东莞:臭水河变湿地公园 乡土孕育最美小镇

01.11.2016  13:12

麻涌华阳湖美景(资料图 程永强 摄)

东莞时间网讯 站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继续向改革创新要红利,努力开创东莞发展新局面,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已成为东莞探索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重心。

2014年12月底,东莞印发《东莞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从基层党建、集体 经济 和农业产业发展、民主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服务管理、基层统筹治理等六大方面进行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

市委政法委和市委组织部主动创新,结合各镇街(园区)实际情况,采取市镇联动共建方式,力争在3年内,打造一批创新色彩浓、实践效果好、示范意义强、推广价值高的优秀项目,不断提升我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今年全市筛选出56个市镇共建项目。近一年来,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通过邀请专家调研、片区座谈等方式,深入各镇街(园区)指导开展创建工作。经专家初审,28个镇街的30个项目进入集中评审环节。10月26日,由10名资深专家组成评审团进行现场评审,麻涌镇“美丽幸福村居示范建设”等10个项目荣获“优秀”,道滘镇“引入访前法律服务  推动信访高效调处”等10个项目获得“先进”。评审团专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认为,“这些项目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东莞日报 对获奖项目进行梳理提炼,分为“美丽村居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公益互助建设”等三个系列进行专题推介,希望为东莞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提供可学习借鉴的样本。今天,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麻涌和清溪对“美丽村居”建设作出的有益探索。

麻涌

村民参与生态治理  水清家美人更爽

前几天,在麻涌镇麻三村,村民萧嘉裕指着周边地段笑着说,“三四年前,这里都是臭水沟,出门戴口罩都感觉刺鼻。村里说要治理环境,我们也想改变,但又怕办不到。现在水变清了,天变蓝了,华阳湖湿地公园成了休闲的好地方。从反对、质疑到支持,大家对政府治理环境有了信心。”

其实,作为土生土长的麻涌人,萧嘉裕见证了麻涌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道出了麻涌人的心声。而在上世纪90年代,造纸、漂染、电镀、印花等需水量较大的行业集聚麻涌,不少企业长期排污不达标,当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一对突出的社会矛盾。麻涌镇信访办主任莫校良说,“麻涌15个村社,没有一个不上访的,2013年就有163宗案件立案。”

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治理难题,近年来,麻涌结合自身特色,转变过去政府“包办”的方式,引导村民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治理。以生态治理为牵引,以生态经济为抓手,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公共决策、参与工程建设、参与施工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美丽幸福村居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

目标明,思路清,麻涌镇对基层社会治理不再唱独角戏。在规划设计方面,邀请华南理工大学 旅游 发展与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等专业研究机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的顶层规划设计,制定出符合麻涌实际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具体落实行动中,引导村民制定新的村规民约,印制《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手册》,组织党员身先士卒,带头示范,引领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改革创新。

同时,释放自治空间,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村民参与治理。向积极支持乡村游建设的村民奖励小龙舟,在水上驿站经营游船业务,带动村民共建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在环境整治和旅游开发过程中,麻涌镇政府与有关开发企业约法三章,约定在工程施工中优先聘用当地村民,让村民在建设中得到实惠,在建设后享受便利。

近年来,麻涌借改革契机引退重污工业,倒逼18家电镀企业主动关闭或搬迁,关停了中成化工等70多家污染型企业。近五年间,麻涌共 投资 4亿元,完成全镇污水治理规划,建设截污管网41公里,生态治理河涌20.3万平方米,建成3座污水提升泵站及1座污水处理厂,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面整合农耕、龙舟、人文、环境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举办水乡 美食 文化节、南方草莓音乐节、平行贸易名车展销会等活动,打响麻涌华阳湖旅游品牌,构建经济繁荣富裕乡村。

村民群众对生态治理成果也予以高度肯定,大步村村民罗大义说道,“现在晚上散步都有好去处了,比以前幸福多了。”

清溪

旧村新城融合发展  乡土孕育最美小镇

清溪,镇如其名,山清水秀,生态资源丰富,全镇保护了1.3万亩农保地、2万多亩果园地、12万亩林地、8000亩水库资源、3000多亩水源涵养林,森林覆盖率达到55.6%,绿化覆盖率达67.03%,有全省乃至全国极为罕见的野生润楠群落、短萼仪花群落、野生禾雀花群落和野生古芒果树群落,是珠三角负离子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中国最美小镇”是清溪镇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近来年,清溪镇围绕建设“美丽宜居新清溪、文明幸福新清溪”的总体目标,着眼于“人、文、美”,通过发挥生态优势、打造宜居环境、营造文化氛围来留住乡愁、留住传承、留住胜景,全力打造“环境美、生态美、人文美、精神美”的美丽幸福村居。

今年以来,清溪镇大力实施了“最美小镇”工程,因地制宜,发挥生态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品位,营造文化氛围。从城镇配套建设、城镇主干道和高速出入口景观美化、城镇绿化管理、河道整治、污水治理、 卫生 整治、旅游特色打造、道路交通建设等方面入手,通过建设社区公园、道路景观和亮点工程,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形象,打造宜居环境。同时,还在环境整治上下工夫,深入推进“六乱”“牛皮癣”、违章广告、“黄赌毒”行为、交通违法等专项整治,营造文明有序的环境。

美丽幸福村居建设是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一项综合性工程。清溪镇政府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和论证,认为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必须抓住“人、文、美”,留住乡情、留住传承、留住胜景。

以“人”为本,留住乡愁。通过推动“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希望之城”建设,开展暖流东莞、好家风好家训、文明生活、最美人物系列评比、道德讲堂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大力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如清溪荔横村,就非常注重道德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教育,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

以“文”为魂,留住传承。清溪土桥村就有独特的土桥文化长廊,建有“革命荣誉室”“近代农业家具展览室”“现代企业产品展览室”“廉政文化教育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室”等功能室,土桥村通过打造文化长廊,形成独具特色的村居文化品牌,村民群众通过文化长廊的各个功能室,深切缅怀前辈的光荣历史,感受现代的巨大变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以“美”为韵、留住胜景。荔横村着眼长远发展,注重旧村新城持续长效发展。将新城建设与改造升级广场、公园、道路建设有机结合、同步推进。通过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村大部分村民住上了别墅式或公寓式新村。土桥村则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建设了铺设花岗岩地面、规范人行道、绿化美化环境等项目,对村篮球场、公园内 健身 设施等进行升级改造,以最大限度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幸福村居。

东莞市2016年9月份文明创建督导检查情况通报

9月26日至10月20日,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文明办牵头组成的三个督导检查组,分别对全市33个镇街园区开展第二轮督导检查工作。检查组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依次对各镇街的文明创建、文明交通(交警方面)、文明交通(交通局方面)、集贸市场、网吧、物业小区、医疗机构、中小学校、市容市貌、涉黄整治、餐饮服务经营单位等11项内容进行了督导检查(9月份增加了中小学校检查内容)。

总体来看,各镇街园区切切实实做了大量的工作,相比第一轮督导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突出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公益广告宣传、市容市貌、集贸市场等薄弱环节以及“硬骨头”“老大难”问题上整治成效明显。现将我市9月份文明创建督导检查情况通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