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238名“第一书记”上岗

27.04.2016  10:40
   五一之后,河源市将有238名正科级党员干部正式进驻河源市贫困村,开始为期3年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生涯。

  选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安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

  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新时期相对贫困村定点扶贫工作方案》安排,新时期河源市255个相对贫困村的扶贫工作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17个贫困村由省直、中直驻粤单位帮扶,214个村由深圳市帮扶,河源自身帮扶24个贫困村。其中,河源市自身帮扶的24个村(市直单位帮扶14个,5个县每个县帮扶2个共10个)。

  除了省直、中直驻粤帮扶的17个贫困村由省直、中直驻粤帮扶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外,河源市将派出238名机关优秀干部到余下的238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增强帮扶力量,打好三年脱贫攻坚战。

  此次河源市选派的238名“第一书记”年龄在45周岁以下,中共党员,均来自市直各单位正科级干部。“第一书记”任期3年,全脱产,驻村期间将不再承担派出单位工作,中途不轮换。正式任职后,“第一书记”将在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抓稳定,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其中,担任由深圳市帮扶的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还需配合、协助深圳驻村干部做好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