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服务“三大抓手”助推跨越发展

20.08.2014  16:51
河源市国土资源局全力做好用地保障,为中心城市扩容提质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市委书记何忠友到市商业中心项目建设现场调研

市长彭建文到江东新区调研

   重点保障江东新区建设用地

  建市26年,河源由落后的小山城变成了现代中等城市,但以一座只有40万人口的城区带动拥有360万人口辖区的发展,无疑是“小牛拉大车”。所以,在省“三大抓手”出台之时,河源即明确了方向——城市向东,开辟江东新区!  城市要提质扩容,离不开脚下的这片土地。市国土资源局全力做好用地保障,为中心城市扩容提质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今年5月20日,担负河源市城区扩容提质重任、承载振兴发展使命的河源市江东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先头部队一员的市国土资源局,为江东新区用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去年4月,市国土资源局就抽调相关业务科室和事业单位人员组成调查组,对源城区江东片区用地现状情况开展调查,全面地摸清了江东片区各种地类及建设用地规模、用地报批、未利用地及历史遗留用地等方面的情况,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市政府。时年7月,市国土资源局与市平安办联合成立了市涉农村集体土地非法流转领域“三打”工作领导小组,由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派出工作组对2012年以来江东片区源南镇和平村、胜利村发生的违法占地、卖地、租地行为进行“地毯式”滚动排查,并落实专人查证,逐宗填表建档,共查处涉农村集体土地非法流转案件29宗,涉及土地面积11.31亩,为江东新区房屋征收、征地拆迁、打击非法用地、非法抢搭行为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及丰富的数据、资料支持。  江东新区总面积426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为8平方公里。市国土资源局通过前期的调查,摸清了土地利用的家底,完成了征地前期工作方案,为接下来的新区土地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去年,已安排14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给江东新区起步区使用,今年完成江东新区1125亩用地报批。接下来,该局还将继续对江东新区采取侧重保障政策,优先安排用地指标,重点保障江东新区起步区建设。  在大力保障江东新区建设用地的同时,市国土资源局还通过加快实施“三旧”改造,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优化城区面貌。上半年全市已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完善用地手续报批的改造项目有39宗,110.33公顷。其中获批项目8宗,面积共59.58公顷。处置市区闲置土地92宗,面积3.37万平方米,收取闲置费109.28万元。

  助力添彩高速公路建设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是河源振兴发展的前提,更是河源群众的殷切期待。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动下,汕湛、大广、东环3条高速公路相继动工,河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  3条高速公路同时建设压力巨大,但2013年,我市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达44.8亿元,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投资计划,在全省2013年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中以98.06分的高分位居第一名,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扬。  高速公路建设进度能一路“高速”的前提,是强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用地手续报批是高速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土地报批手续,为我市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加速,市国土资源局加强了与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的沟通联系,积极跟踪协调,不断加快报批速度。去年,分别完成大广高速(连平段)、汕湛高速(紫金段)、东环高速公路的用地报批手续405.6公顷、839.6公顷和331.6公顷。其中大广高速(连平段)、汕湛高速(紫金段)已基本完成征地工作,并已动工建设。  在完成报批手续后,市国土资源局还密切关注高速公路建设中石材的使用情况。去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大会战进入高潮,由于开工项目多,汕湛高速(紫金段)建设遇到砂石材料供应“数量少、质量差、价钱高”的问题,对工程进度、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得知这一情况后,市国土资源局主动出击,积极与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沟通协调,寻求政策支持。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为汕湛高速公路(紫金段)开设了紫金县芫芬石场、紫金县鹧鸪石场、紫金县蓼坑村石场这3个专用石场,实现了“定向供应、限价销售”,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石料供应问题。  与此同时,市国土资源局还充分发挥用地预审在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作用,为高速公路建设腾出更多的用地。今年上半年,市国土资源局共办理市级以上建设项目用地预审8宗,面积915.6公顷,确保了昆汕高速(龙川至怀集段)等一批重大交通、能源项目的顺利立项。

   多管齐下力促园区扩能增效

  园区是河源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的引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园区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必然是刚性上升。  为此,市国土资源局通过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助推园区扩能增效。该局一方面加强了对土地的调控,实行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进一步引导建设用地供应,对分期实施项目,根据年度项目投资额度和建设工程进度,逐步落实用地指标;对已落实用地指标但未动工建设的项目,不再安排新增用地指标。另一方面,加强了用地报批。今年上半年,该局完成了对深圳龙岗(紫金)产业园75公顷、深圳南山(龙川)产业园35公顷、深圳(河源)产业园53公顷建设用地报批工作。  如何最大限度争取园区专项用地指标?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市国土资源局对园区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管,把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园区扩园挂钩,促进园区节约集约用地。去年,我市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4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共获21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和支持。  有力的土地保障为我市园区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深河产业城是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平台。该产业城规划总面积11.22平方公里,除保留林地和绿化面积外,建设用地总面积共8平方公里。经调查,目前尚有部分土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且用地规模存在缺口。为解决这一难题,市国土资源局采取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和调整规模布局相结合的方式,将已批的2295亩土地纳入产业城范围,及时解决了产业城当前的用地问题。同时,还积极向省政府申请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合用地规模,优化土地布局,保障产业城土地利用合法合规。在为园区扩容提供充足土地资源的同时,市国土资源局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目标,加大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为园区增效助力添彩。  保护和开发齐头并进,才能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保护矿产资源上,该局加强了对矿业权管理和矿山企业监管,矿山企业的年度检查;加大了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上半年,市国土资源局共办理探矿权延续登记4宗,新立核查6宗,办理市级登记发证采矿权新立7宗,采矿权延续变更8宗,省级发证采矿权延续调查1宗。完成了对全市持证矿山年检132个,年检率达93%。在矿产资源开发上,市国土资源局按照《河源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年—2015年)》、《河源市矿业权设置方案》科学布局,合理设置我市的探矿权、采矿权。利用石英砂资源,以旗滨集团为龙头打造以东源蓝口、柳城为中心的东源县硅产业基地,利用瓷土资源加快推进和平大坝陶瓷产业园和东源县骆湖新型建材基地建设,优先将我市优势非金属资源开发许可配置给有深加工能力的企业,促进我市矿业经济从销售原料、精矿和初级矿产品为主的方式向精深加工型转变。

   挖潜集约提升国土服务能力

  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扩能增效和城市提质扩容的步伐,国土资源部门要在用地保障上要给予最大的支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表示,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为国土资源部门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接下来,该局将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最大化,不断完善用地报批工作机制,确保重点项目以及江东新区用地需求。继续深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今年全市至少要完成“三旧”改造项目6个,面积450亩。大力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充分利用政策红利,积极拓宽建设用地内部挖潜之路。完善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促进园区节约集约用地。  坚守耕地红线,是确保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该局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确保今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90.15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165.64万亩。同时,将严格开展2013年度县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考核。全面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完善耕地保护基础设施,确保政策惠及广大农村和农民。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保2013年度建设任务在年底前完成50%以上。  市国土资源局着力完善共同监管机制,在严格执行土地、矿产问责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国土、公安、供电、监察、水务、环保、林业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国土资源联合执法机制作用,加强“两法衔接”,加大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中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力度,树立执法的权威。同时,强化国土资源动态巡查机制,实行县区巡查人员定目标、定区域、定岗位,做到周周有巡查、月月有汇总。落实河源市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将重大、特大违法案件公开督办,公示查处结果,督促各县区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提高执法监察效能。全面组织开展全市2013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确保实现立案率、查处率、整改率3个100%。

俯瞰市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