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江东新区:打造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

21.08.2017  13:24

  江东新区起步区城市设计。

  江东新区总体布局。

  江东新区产业园建设场景。肖斌 摄

  河源

  江东新区

  未来河源城市新客厅——河源江东新区,既是河源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主战场,在河源区域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又是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是全市投资的重点、发展的重点。

  江东新区成立三年多来,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及河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战略,依托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与生态人文资源,把握高铁建设契机,深化与深、穗等珠三角城市合作,全面推进机制体制改革,高标准谋划高铁新城建设,努力营造媲美深、穗的软硬环境,城市和工业承载能力日趋增强,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逐步成熟。

  在近期召开的河源市委七届三次全会上,江东新区被正式赋予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的战略地位,市委明确提出:江东新区要加速崛起,改革完善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快速推进起步区建设,高标准谋划建设高铁新城,形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

  河源江东新区,新定位新格局,在更高站位上继续远航。

  ●撰文:黄晓明 蒋才虎

  构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理想投资置业热土

  2014年5月20日,江东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规划面积434平方公里,首期开发核心区5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起步区8.1平方公里,产业园起步区3.4平方公里。通过三年多的基础性建设,江东新区的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新区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得到了广大居民和投资者的认同。目前新区共签约项目24个,投资总额156亿元;动工项目8个,投资总额40.4亿元;在谈工业项目60多个,意向总投资逾400亿元。

  产业是江东新区发展的“灵魂”,新区结合自身优势确定产业发展定位,优化高端产业布局,提出谋划发展大交通、大物流、大数据、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和总部经济、科创研发、生活服务、旅游休闲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发展商务服务、科教培训、健康服务、物流枢纽、信息金融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智造园区。

  通过精准招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陆续进驻。百城百汇O2O-CITY粤东北区域总部、江东新区云数据中心、江东生态文化医护养生养老基地、爱捷高新材料科技、凯中精密、轩朗光学材料等重大产业项目已经落地。正威集团(世界500强企业)河源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格力华南物流中心、卡夫亨氏(河源)生产基地、巨航保税物流产业园(B型)等项目正在争取加快落户。

  “江东新区的投资环境太好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在这里投资”近日落户江东新区的深圳市凯中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浩宇表示,“江东新区人求实朴实务实的作风、贴心周到的服务让我们备感安心”。据了解,凯中精密在江东新区的投资总额达25.5亿元。今年4月21日,江东新区还与深圳市投资控股公司签订框架投资协议。按照计划,后者将投资200亿元在江东新区建设“科技产业园区”。

  江东新区发扬党员干部的“开荒牛精神”“钉钉子精神”和“工匠精神”,练就“绣花功夫”“廉政功夫”和“实干功夫”,勇于在机制体制改革上大胆创新,提出“三步走”工作思路,一步步把市委、市政府赋予新区的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县一级行政、社会管理权限接好、用好,构建大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勇于在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上抢跑争先,使“新区效率”“新区服务”“新区力量”成为河源形象的新名词。新区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勇于克服新区成立时间短、政府信用不高、缺少抵押物等难题,突破投融资瓶颈,打好新型融资“组合拳”,目前新区完成融资规模已突破80亿元。河源市高级中学项目正是新区通过PPP模式建设的河源首个PPP项目,总投资近4.5亿元,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如今的江东新区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塔吊林立、机声隆隆,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发展“TOD CBD”,与粤港澳大湾区实行一体化发展”

  作为河源城市扩容提质的主战场,江东新区在推动起步区建设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等发展机遇面前,江东新区建设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样:市政道路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快速建设,产业园起步区雏形初现,棚户区改造(胜利花园小区)、河源市高级中学等项目拔地而起。

  为提高发展质量,打造未来河源城市新客厅,新区大力发展“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 CBD(中央商务区)”。

  ——着力推进“三纵五横”高快速网络建设,弥补河源中心城区一江两岸交通空白。以东环高速、205城市主干道、东江东路“三纵”串联新区内部组团与东源、惠州等地区;以科技大道、迎客大道、临浦大道等五条跨江快速路强化高铁新城等各组团与东江西岸各功能组团的联系;优化高铁站周边地区城市干道网络,加大站场周边路网密度;推动通用机场、临江、古竹水上航运码头建设,推动双向交通引领、水陆港口联动,构建立体式交通网络。

  ——突出公共交通导向(TOD)作用,打造“零换乘”的立体化交通枢纽。以高铁站、高速为引领,引入“智轨”、智能微公交、新能源BRT等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建立大运量智能公交网络,高效衔接高铁;整合规划轨道交通、汽车、公交车、非机动车、步行等各类交通出行方式,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之间无缝换乘。

  ——着力谋划打造“城、区、园、镇”四大板块,打造绿色、人文、智慧CBD。高铁新城板块。借鉴广州南站等国内外先进枢纽站发展模式,集聚营运管理、会展贸易、金融衍生等高端服务功能,引入科研、中试、企业孵化机构和自然田园风光和人文体验场所,推进打造区域营运组团、科技创新组团、文化休闲组团;科创总部板块。以“一谷两基地”的整体布局,打造河源城市新客厅和粤东北总部经济新高地,即:在科技小镇引入生态型总部(EOD),培育“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生命谷”;沿东江、东环路引入营销、区域性研发、企业综合型总部,建设总部基地;引进文化创意、创业培训、技术教育等服务业,打造全价值链科创研发体系,建设科教基地;新兴产业园板块。在产业园区推进智慧型、高端化、人居型园区建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推动优质资源、高端人才和高新产业集聚,打造新兴产业集聚的智造园区;南粤风情小镇板块,将“中国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现代农业”等元素有机结合,走“蒸小笼、串珍珠”组团式发展新路,打好“农业 ”“旅游 ”“生态 ”组合拳,以全域旅游为龙头带动城郊型商贸服务、生态型健康养生和现代休闲农业发展。

  推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幸福美丽新区

  江东新区古竹镇是首批中国特色小镇,正着力打造中国特色小城镇建设样板。

  在镇域空间结构规划上,谋划构建“一带”(东江经济发展带)“双心”(古竹旅游小镇核心、越王山旅游景区核心)“三区”(田园风光体验、现代农业发展区,生态休闲体验区,生态农林发展区)“多组团”(水东产业发展组团、田园风光体验组团、花卉产业发展组团、吉安现代农业发展组团、南湖旅游度假组团、榄溪东江农夫葡萄产业园、甘洞无公害蔬菜基地组团)发展格局。打造“一村一品”村镇职能差异化发展路径,做强古竹古镇旅游小镇、大越王山旅游景区两个龙头。着力构建“古色旅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金色旅游”“蓝色旅游”等五色旅游品牌体系(古色旅游是指以赵佗文化、客家文化、姓氏宗祠文化为依托,建设古竹老埠,按“古色元素”规划建设现状老镇区组团及周边组团的部分区域,擦亮“古竹南越风情小镇”品牌;红色旅游是指对县域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和优化,对中心镇区及东江纵队旧址、兵工厂等重要红色元素节点进行规划建设,体现古竹镇的红色文化特点,打造文化品牌;绿色旅游是指依托越王山生态及文化资源,完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打造集自然观光、山地运动、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品牌;金色旅游是指结合农田基底资源,打造彩田大地景观,构建集花卉种植、生产加工、彩田观光、科研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品牌;蓝色旅游是指整合东江、义容河及规划区内现有水库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水上旅游线路,布局丰富的滨水游乐项目,构建滨水休闲、水上乐园、康体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水旅游品牌。

  着力构建“3+3+5”的产业体系,即发展三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现代化种植、特色养殖、花卉产业),积极培育农业示范产业园,采用立体种植、特色养殖和规模花卉种植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特色化与现代化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光学眼镜产业智造园、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承接区域产业战略性转移,利用自身工业产业基础,升级光学眼镜产业智造园,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形成光学眼镜产业智造园、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的三大支柱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绿色食品工业,形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方式;发展五大支撑产业(生产性服务、绿色有机食品、特色文化、旅游业、健康养生),重点发展都市休闲旅游,着力打造东江旅游带首埠,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实现第三产业跨越式发展。

  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好“新农村建设”这篇大文章。计划从2016年—2020年用5年时间创建15-20个美丽乡村,推行“一村一品”,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镇村发展模式。2017年重点推进了第一批8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一方面,注重规划先行,深入挖掘和整合现有资源,找准各村的特色定位,突出地域文化,科学编制镇域规划、镇村建筑风貌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集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休闲旅游和乡村文化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另一方面,大力建设完善村级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治理生活垃圾和污水,落实环卫资金投入,着力打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范例

  “高铁新城”:

  京九动脉广东第一城、粤港澳大湾区东翼创新示范区

  未来,赣深客专、杭广客专(其中一段连通广州、河源)两条高铁将汇于江东新区,河源东站将成为珠三角轨道网络向粤东北、赣南及闽西延伸的第一大站。

  主动迎接高铁时代,谋划发展高铁经济,江东新区已行动。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江东新区党委书记龚国平表示,“虽然深圳市目前没有哪个区具体帮扶江东新区,但赣深高铁河源东站设在江东新区,江东新区成了河源南融深圳的‘总端口’,这等于整个深圳都在帮扶江东新区”。早在去年上半年,江东新区就聘请国内优秀规划设计团队,启动“高铁新城”规划。

  “高铁新城”将借鉴国内外先进枢纽地区发展模式,结合江东新区特色资源优势,加强新型产业的培育和用地空间的整合力度,规划打造三大板块:东部板块——主要功能为现代工业、现代城市消费品专业市场;西北板块——主要功能为生态居住、工业;西南板块——主要功能为行政办公、高端居住社区、现代都市休闲等。其主要亮点有——

  京九动脉广东第一城。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构建广东特色门户新城,建设区域性旅游服务枢纽,构建北上南融的开放包容大通道。发挥京九高铁动脉作为珠三角和京津冀、长三角经济联系的主要通道,依托“高铁效应”的集聚效应,激活站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和潜力,集聚创新要素,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作为新的经济引擎带动河源发展。

  建设粤港澳湾区东北部中央活动区。打造互补互动中央活动区:发挥交通、生态、人文和资源优势,主动融入珠三角,承接深圳、广州等珠三角核心城市的功能外溢,提升服务能力,打造以人为本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的中央活动区,作为湾区的重要补充,互补互动。

  建设绿色、现代、智慧新城。发展优美生态环境、高端高新产业、快捷高效交通、现代智慧新城。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

   数说

  ●2016年江东新区列入省、市重点的项目有11个,完成投资22.53亿元。2017年,新区共有在建项目24个,上半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4亿元,同比增长245.8%。

  ●目前江东新区共签约项目24个,投资总额156亿元;动工项目8个,投资总额40.4亿元;在谈工业项目60多个,意向总投资逾400亿元。今年来新签约项目7个,合同总投资46.7亿元。

  ●2016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7亿元,同比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22.63亿元,同比增长9.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54亿元,同比增长181.2%;接待旅客21.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7.4%。

编辑: 李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