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河长制”考核结果不理想 多个镇街不合格

12.06.2015  13:59

“河长制”将扩展到运河、寒溪河并覆盖全市

记者昨日从市环保局获悉,针对重点河流污染现状,东莞出台《2015年南粤水更清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在年内淘汰石马河、茅洲河流域10%以上的重污染企业。

同时,在石马河、茅洲河和水乡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实施的“河长制”将会进一步完善细则,并扩展到东莞运河、寒溪河,形成覆盖全市的“河长制”考核体系。而各镇街还将相应建立“涌长制”,主要领导担任内河涌“涌长”。

昨日,市环保局向媒体公布了2014年度石马河、茅洲河和水乡经济区等重点区域“河长制”实施情况的考核结果,桥头镇获得良好档次,樟木头、清溪、凤岗、塘厦、谢岗、常平、长安等7个镇获得合格档次。

不过,市环保局对这个成绩单显然不够满意。据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石马河污染整治截污管网建设拖沓,除桥头镇外,其余各镇年内均未完成立项,工程进度远远落后于任务要求;内河涌整治工程投入不足;考核断面水质改善不明显,水质改善绩效指标分值为30分,7镇平均得分仅11.75分。

不仅如此,茅洲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均劣于V类,呈重度污染,与“2017年底茅洲河水质要达V类”的整治目标相距甚远;长安镇与长安新区合建污水处理厂仍未动工建设;截污管网建设仍处在规划阶段;人民涌综合整治工程作为市挂牌督办项目,受征地拆迁的影响,驻步不前。

继续淘汰重污染企业

记者昨日从市环保局向媒体公布的《2015年南粤水更清行动工作方案》了解到,针对重点河流污染现状,今年内将淘汰石马河、茅洲河流域10%以上的重污染企业。

年底前在石马河流域、茅洲河流域和水乡地区建成350公里以上截污次支管网,开展入河排污口调查,全面摸清石马河、茅洲河和水乡经济区所有入河排污口现状,制定分类整治工作方案。同时积极推动茅洲河流域次支管网工程,年底前完成前期工作,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与此同时,石马河、茅洲河流域“河长制”实施细则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并扩展到东莞运河、寒溪河,形成覆盖全市的“河长制”考核体系。

东莞还要求各镇街要按照有关要求建立“涌长制”实施细则,由镇街分管领导和社区(村)主要领导担任水污染严重、对群众生活影响较大的、影响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和已划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内河涌“涌长”,分片包干负责辖区内主要内河涌整治的监督和管理。

根据方案,今年年底将实现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石马河口断面枯水期氨氮达Ⅴ类,其他指标达Ⅳ类,丰水期水质达Ⅲ类;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氨氮低于8mg/L,总磷低于0.8mg/L,其他指标达V类;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已划定环境功能区水体消除劣V类;东莞运河、寒溪河各跨镇断面水质总体比上一年有所好转。

相关

力争本月实现截污主干管全贯通

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是今年南粤水更清行动的一大重头戏。据市环保局介绍,今年将全面完成截污主干管网工程收尾工作,重点是横沥、塘厦两处穿越铁路护管工程,以及谢岗、横沥、常平、塘厦11处穿越铁路污水套管工程建设。

修复塘厦石桥头、大朗松山湖南部等两座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网部分,推动望洪、沙田、虎门、石排、常平等10座中途提升泵站尽快投入使用,力争本月前完成剩余“断头网”连通工程,实现截污主干管全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