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升级成本分担原则 车主承担七成被吐槽
深圳7月1日起全面升级国Ⅴ油,迄今已有40多天,大部分车主感觉油品升级后油价涨了,油耗也增加了。在为环保作贡献时,不少车主心里也颇为不平,并在微博、论坛、微信上“吐槽”。这其中,车主们更为关注的是,这种升级能否真正实现环保水平提升这一初衷?并担心油品升级会变为“两桶油”借机捞钱的幌子?
现状
专家称油耗差别不大 车主反映约增加20%
日前,关于油品升级油耗增加的帖子,在深圳论坛上较多出现。其中,最受关注的一条是网友linzhi625发的新油品体验帖,其通过亲身体验指出,油耗确实增加了不少。
该网友是日产阳光CVT车主,开车近3年,主要从龙华到福田,用作上下班代步,路途中有点塞车,买的油卡每次都是一次性充1000元。他介绍,以前加93号的汽油,开空调可跑1800公里,现在加92号的汽油,开空调只能跑1200公里。
据省石油燃气协会新闻发言人范小平介绍,对14个地市车主使用新国Ⅴ汽油情况的调查发现,广大车主普遍关注油耗问题。而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实验结果,使用“粤四”汽油的车辆换成“国Ⅴ”汽油后,油耗没有明显变化。原来使用97号汽油的车辆换成95号汽油后,油耗平均升高0.37%,相当于每部车加60升油增加了0.2升,变化不明显。原来使用93号汽油的车辆切换成92号汽油后油耗较为接近,也没有明显变化。
而此前,有中石油油品专家表示,油品升级后,油耗感觉不到。如出现明显油耗,是开空调所致。但网友linzhi625并不同意该专家的观点。其特意加了92号汽油,并不开空调,自嘲是“流汗当减肥”,1000元花完后,结果汽车跑了1300公里。由此,该网友的帖子也引起网友强烈关注,不少网友均反映油耗增加了20%左右。
为此,记者专门请教了老司机。在深圳开了20多年车的的哥郭光银告诉记者,油品升级后,油耗确实大了。他开的是伊兰特,有点耗油,每天两班倒,一天下来比以前要多花50元。以前白班92号要20L左右,现在白班要23—25L,增加了3L多。一公里初步算下来0.8元,而以前是0.6元。
“现在明显感觉一脚踩下去,新油动力不足,要用力踩,而这样会增加耗油量。”郭光银说。不过,他同时也感觉汽油确实更环保了。“我闻过排气管的尾气,确实更干净,没有任何气味,而过去的尾气能闻到一些味道。”
近日,记者在加油站随机采访,十余位车主均反映油品升级后汽车“更烧油”。而在此之前,深圳新闻网就市民对新标国V汽油的油耗情况,对车主进行过调查。截至7月14日,有1444名网友参与,91.22%的网友表示,在汽油由国Ⅳ变为国Ⅴ后,汽车油耗明显增加。
调查
因油品升级增加开销 七成网友不支持国Ⅴ
深圳市人居委相关负责人称,此次推广国Ⅴ车用汽油,有利于减少尾气污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根据机动车国Ⅴ排放标准,国Ⅴ轻型汽车的氮氧化物比国Ⅳ汽车减少25%—28%,颗粒物减少82%。据测算,深圳全面推广应用国Ⅴ汽油后,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可减排10%—15%。以同等排量汽车计算,5辆使用国Ⅴ汽油的汽车与1辆使用粤四汽油的排放量相当,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和人居环境。
但是,因为耗油问题,有网友感慨:“钱花多了,路跑少了。该跑的路还是要跑的,油耗上去了,排放增加了,污染加剧了,真的环保吗?”
在深圳新闻网的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因为汽油由国Ⅳ变为国Ⅴ,增加了你的开销,你会支持升为国Ⅴ汽油吗?”调查结果显示,75.85%的网友表示不能接受。
对于开销增加、动力下降的问题,广东省石油燃气协会新闻发言人范小平解释,国Ⅴ汽油油品升级伴随着标号的调整,而油品标号代表油品的性能,标号越高,辛烷值越高,为汽车提供的动力性能越好,油耗越低。但随着油品质量的升级,含硫量会大幅度降低,而这需要降低部分辛烷值,产生同样动能需要的油耗就会略有增加。
而据中石化内部人士介绍,国Ⅴ汽油的优势在于环保、清洁,而不在于动力更强、更省油。国Ⅴ汽油降低硫含量的同时,带来辛烷值的减少,对汽车动力性能会有所影响。业内有考虑过在降硫的同时能否通过其他途径弥补辛烷值,但目前国内外技术都难以解决。同时,锰本来是提高汽车辛烷值、改善抗爆性的添加剂,但它对人体健康和汽车排放系统都有不利影响,国Ⅴ汽油规定不能使用含锰的添加剂,这又进一步造成了辛烷值的降低。
质疑
油品置换升级成本 为何车主承担七成
站在市场角度而言,车主质疑其消费的油品为何不能在价格选择上有话语权?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油品质量升级后,加价标准是按照炼油企业消化一部分、消费者负担一部分的原则确定的。其中炼油企业大致承担30%,消费者承担70%。
一些车主提出质疑,提升产品质量本是企业应负责任,如今让消费者承担油品置换升级的大部分成本,缺乏说服力。
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金焰认为,这是一个重大行政决策,涉及全国百姓,发改委应该做一个公开听证,使得新标油成本及价格的决策环节更为透明。“油价出台频繁,但价格只见加,没有减,最后都是车主买单,一直没有听证,也不听取民众意见,容易导致国人对垄断油企的进一步不解和不满。”
广东鹏翔律师事务所律师梅春来则认为,从大的宏观政策思考,提高油品有益于环境,任何车主都有责任在开车时兼顾公众环保利益诉求。从这一点而言,提高油品保护环境,使得车主额外支付费用,是合理的政策。
“不反对为了环保升级而给新油品加价,但是,消费者多付了钱,是否能保证消费者所购油的油质达标?”两名律师均表示,要防止花“五”的钱买到不“三”不“四”的油,就必须审视目前的监管弊端,比如基层加油站或油品公司做假掺水或者控制油品种类等行为。
“油品升级缺乏监管,需要建立良好的监管机制,以免油站以提高油品品质名义向车主变相收费。而公众质疑油品成本不够公开透明,这需要相关权威机构做出评估,作为成本转嫁主体的车主应有这一知情权。”梅春来律师称。
实际上,深圳市人居委曾公开表示,全面推广使用国Ⅴ车用燃油后,油品质量更高,市场监管会更严,有利于严厉打击“非标油”,维护油品市场秩序,但相关监管举措落实如何、效果如何尚不清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如何有效执行价格政策,保护消费者利益,是油品质量升级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消费者买了单,油品质量是否真正“升级”,显然需要政府加强油品生产、批发、零售环节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违规企业必须提高其违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