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油菜 梦萦故乡——访云浮郁南籍傅廷栋院士
傅廷栋获印度“油菜研究终身成就奖”
傅廷栋在意大利获TWAS农业科学奖
傅廷栋在油菜研究成果展示馆前与记者一行合影
傅廷栋题词
傅廷栋在试验田工作
在傅廷栋院士的心里,故乡是一条河,那是川流不息,孕育了南江文化的南江河;故乡又是一条弯弯曲曲、从塘村通往外界的小路,那是他当年的求学之路,也是逃避战火、探亲访友的小路;故乡还有一座庙,庙里供奉着故乡人民心目中的守护神、明朝万历年间的两广总兵张元勋元帅。近10年来,傅院士心里的故乡,又多了一片金黄灿烂的油菜花,每年3月,这片位于郁南县南江文化创意基地兰寨村前的油菜花就会如期盛开、浩瀚如海,吸引着八方游客,成为南江两岸最美丽的风景。
现在,乡亲们已经知道,傅廷栋不仅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名教授,还是早已蜚声中外的世界杂交油菜的学科带头人、国际油菜理事会(GCIRC,巴黎)主席(2005-2009)、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TWAS,意大利)院士,2014年与袁隆平等被评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
今年清明节后,兰寨村前的近千亩油菜花已经被翻作绿肥,水田里波光粼粼,机耕声此起彼伏……记者慕名前往郁南县连滩镇,拜访正回乡出席连滩中学活动的傅院士。
我们在连滩中学的校园内见到了已经79岁、步履稳健、精神矍铄的傅院士。一下车他便客气地说:“不好意思,我要先去审查展示馆的一些材料,你们稍等一会。”傅院士所说的展示馆,是设在连滩中学内的“傅廷栋院士油菜研究成果展示馆”,它通过展示板、图片、影像等方式,展示了傅院士从郁南连滩启蒙,到成长为世界油菜学界杰出科学家的艰辛历程。
难忘的连滩求学岁月
在连滩中学明亮宽敞的接待室内,傅院士娓娓道起了他少年求学、与油菜“结缘”及几十年来的乡愁。他谈吐清晰,记忆力惊人,几十年前的很多往事,连细节也记得很清楚。他的幽默风趣,还常常引起满堂大笑。
1943年,他入读连滩小学,当时抗日战争的硝烟也烧到了连滩。1944年中秋节前夕,日军入侵连滩,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亲眼见证的这段历史,成为他一生中最难忘及惨痛的记忆。后来遇到淞沪会战时驾机轰炸日军“出云舰”的新兴县籍中国空军叶禧年将军时,他肃然起敬,并与他们一家建立了深厚友谊。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才重新回到连滩小学就读。三年级时,他写了一篇作文《我是一艘军舰》,幻想自己是一艘“军舰”,载着中国军队与日军作战。这篇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传阅。1948年,他读完小学五年级,直接跳级考入连滩镇第五初级中学。
1951年,年仅13岁的傅廷栋初中毕业了。他与同学康必鉴商量后,决定报考免学费还有伙食补助的罗定师范学校。7月的一天,他从连滩出发,到郁南河口镇与康必鉴会合后,又走了近7个小时山路,才赶到罗定师范学校,却看到招生考试推迟的公告。幸好,康必鉴随身带着一筒米,他们在街边找到一位老婆婆,借用她的厨房煮饭吃饱后,康必鉴又带着他再折返罗定师范学校,向守门人讲明情况,才得以在课室睡了一夜。第二天,康必鉴找到在罗定车站工作的舅舅,坐上了没有座位的罗定至连滩的公共汽车,这是傅廷栋平生第一次坐汽车。几年前,他和已经成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的康必鉴说起这段往事,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回到连滩后,他们决定报考设在连滩镇的喜泉农校。“入学考试,康必鉴考了农艺科第一名,我考了第二名。学校要求学生报到必须每人带一件农具,有人带粪桶,也有人带锹头,我带了一把锄头。当时喜泉农校的校址就在现在连滩中学这里,学生宿舍就在那棵芒果树后面。”他指着校园内依然茂盛的芒果树说。
只读了一个学期,喜泉农校就搬到了肇庆,改名西江农校(现为肇庆农校)。学校搬迁时,雇了8条木船,全校近200名师生及课桌、板凳、农具等都装在船上,每条船头有2-4把桨,工人和同学们共同划桨,划了两天,从连滩经南江口到达肇庆西江罗隐码头。罗隐到鼎湖校址还有2公里多,全校师生又花了几天时间,用推车把连滩运来的东西搬到新校址(原是一所工业学校的旧校址)。
“搬到肇庆后,有了助学金,每月9元,除去6元伙食,还有3元零用。”说到这里,傅院士开心大笑。
把美丽油菜花带回家乡
“油菜花很美,它已经开遍中国大地。云浮在继连滩种植油菜花后,云城区城村今年也种植了几百亩,播种时,我也去看了。这次回来,我还要去新兴考察油菜花旅游观光项目。”见乡亲们对油菜花的热情连年增长,傅院士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那傅院士是如何把美丽的油菜花带回家乡来的?说起这个话题,傅院士又陷入回忆之中。
傅院士成名很早,但在家乡却“出名”很晚。早在1978年,他被破格从助教提拔为副教授,全国很多报纸都作了报道。他还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其后,获得过多种荣誉称号: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世界油菜学界最高荣誉奖“杰出科学家奖”(该奖每4年在全世界油菜科学家中评选1-2人获奖,30多年共有11人获奖,傅院士是唯一的亚洲人)、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TWAS,意大利)农业科学奖、印度MRPC“油菜研究终生成就奖”……
但傅院士一生淡泊名利,从不愿意向乡亲提及自己的功绩。1997年,傅院士当选为湖北省代表团的中共十五大代表。十五大召开期间,有一天,在等待国家领导人接见各省代表时,广东代表团刚好排在湖北代表团前面。他隐隐听到广东代表团传来的乡音,这又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于是,他走过去问道:“有云浮来的老乡吗?”云浮市委书记吴驹贤闻声,立即把手伸过来。傅院士告诉吴驹贤,自己是云浮郁南人,现在武汉工作。吴驹贤紧紧握着他的手,共聚老乡情。
自此,家乡政府与他有了联系。随后,郁南县政府还聘请傅院士担任经济发展顾问。傅院士也多次邀请家乡的领导带队到湖北参观、访问油菜生产基地,又不断为家乡发展现代农业献计献策。最近,他还向郁南有关领导建议,将连滩“文广庙”(保存基本完好,离兰寨不远)打造成新的旅游名片。他说“文广庙”是纪念北宋杨家将杨六郎儿子杨文广在连滩打仗、驻军的历史,现在很多人都不了解,如能将资料整理、加以宣传,必然会成为郁南新的旅游景点,与兰寨、光二大屋、张公庙成为连滩旅游的4颗明珠。
“我们在学校的油菜试验田有100多亩,油菜花开时,遍地金黄,非常美丽。”亲临其境的故乡人被这种南方难得一见的美丽征服了,他们向傅院士提出,是否可以在家乡引种。
“当然可以,但只能用于观赏及改良土壤,收菜籽榨油困难很大。”傅院士进一步解释,南方油菜成熟时,刚好遇上雨天,油菜往往还未晒干,就已经烂掉。家乡种植油菜花,正好利用了冬闲的农田。抽薹后可摘薹作蔬菜,油菜花期过后,可回田做绿肥,也可用于牛、羊、猪、鹅、鸡的饲料。
2006年开始,郁南县在傅院士的指导下,试种油菜花连年获得成功。2010年,郁南县政府在连滩镇兰寨村前连片种植了1000亩,翌年3月,美丽的油菜花轰动全省。2012年2月27日,郁南油菜花观赏节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当天吸引了省内外近万名游客,油菜花一跃成为南江两岸最亮丽的风景。自此,一年一度的连滩油菜花成了云浮以至周边市县春天最热门的景点之一。今年,云城区城村近300亩油菜花又加入了这个美丽序列,一时间,油菜花成了微信朋友圈的主角。
“云城有了,其他地方也可种植,到时候,云浮处处都是美丽的油菜花。”傅院士充满了憧憬。记者请他为家乡的党报题词时,他欣然提笔写下:愿家乡更美丽,云浮日报越办越好!
为了油菜放弃回
广东工作的机会
“我18岁离开广东,已经超过60年了。我的普通话说得比很多人差,但也有很多人的普遍话说得比我差。”傅院士又开起玩笑来。
从西江农校毕业后,傅廷栋被分配到中山县横栏区农技站工作。1956年,傅廷栋主动打报告申请考大学,考上了华中农学院农学系。
在这漫长的60年里,傅院士最高兴的是有机会与人用粤语交流。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两年后,他报考了著名油菜遗传育种学家刘后利教授的研究生,并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油菜遗传育种方向的研究生。当时全校只有3个研究生,除了傅廷栋,还有来自广东番禺的陈耀邦(后来担任农业部部长)。这样,他与陈耀邦聊天时,又有了说粤语的机会。
“我喜欢看体育比赛,凡是湖北队与外省比赛,我希望湖北队赢,因为我在湖北武汉生活了几十年。但如果是湖北队与广东队比赛,我还是希望广东队赢。”傅院士毫不讳言自己浓浓的家乡情结。
最了解他家乡情结的,莫过于他的夫人李纯教授。李纯是地地道道的湖北人,与傅院士是大学时的同班同学,毕业后在农村工作10余年,后调回学校任教。
上世纪80年代,傅院士在广东的同学、朋友都希望他回广东工作,其夫人李纯教授也希望跟随他一起回广东。“可是,广东不是油菜的主产区,我的事业就在油菜育种研究上。如果我回广东工作,那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事业。”傅廷栋说。
李纯教授见无法动员他调回广东工作,便全力支持他进行“油菜南繁”试验。在进行“油菜南繁”种植试验时,傅院士已经是蜚声国内外的科学家,但在家乡却还是默默无闻。“南繁”试验田选在老家塘村。当时傅院士科研和教学任务繁重,李教授便自告奋勇,独自一人回到老家,从播种到收获,她都亲自打理。李教授略能听懂几句粤语,可更多时候,只能靠纸笔与乡亲们交流。
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同为农学专家的拜耳公司驻中国总代表、在台湾出生的叶天勋博士,听到傅院士的口音与父亲叶禧年将军带着浓重广东口音的普通话高度相似,便主动上前招呼。自此他们因共同的乡情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文学梦”与“油菜情”
傅院士还有一个梦——文学梦。少年时代,他的作文成绩很好。记者采访他之前,他在电话里说:“我也爱好文学,爱好写点小文章。”读小学时,他就爱看小说,特别是古典小说,如《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名著,在中学时,他能背出《水浒传》中108将的名字。
但傅院士却把一生献给了油菜。在中山横栏农技站工作的两年时间里,他目睹水稻遭受病虫害后,农民坐在地头伤心垂泪,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1962年,他报考了著名油菜遗传育种学家刘后利教授的研究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油菜遗传育种方向的研究生。在刘后利的精心指导下,傅廷栋开始系统地进行不同生育期甘蓝型油菜品种形态及生理特性的研究,也开始迈出杂交油菜研究的第一步,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至今未曾停歇。
在醉心油菜的同时,傅院士的文学爱好并没有泯灭。在展示馆里,我们留意到,他两年前出版了一本科普作品《西游后记——漫游农业》。该书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观察,把农业科技的神秘面纱一一揭开。小读一段,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傅院士说,科普读物,既要讲究知识性,也要有趣味性,这样,才能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喜欢看。这几年,傅院士还回到家乡的连滩中学、历洞中学、邓发纪念中学等,向青少年进行爱岗敬业,为国家努力学习、成才的教育。
我们由衷地敬慕傅院士的敬业精神,对他说:您已经把“文学梦”与“油菜情”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如果您学的是文学专业,从事文学创作,也许会是个名作家了。他哈哈大笑道:“我们广东人有一句俗语叫高佬跌跤——差(撑)得远呢!”
油菜吐芳华,千里尽金黄。傅院士几十年如一日的信念和梦想,已经化作美丽的油菜花。放眼中国,油菜早已成为主要的油料作物,更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最美丽的田园风光。
编辑: 欧阳胜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