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乱扔垃圾,罚款之外还有它策

23.10.2015  16:50

从明年起,随处倾倒、焚烧垃圾将面临罚款,最高可罚200元。10月20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宣讲电视电话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尹景辉、李满堂,以及相关部门、镇街负责人收看收听了宣讲会。

乱扔垃圾罚款,终于成真。城市治理从粗放式管理、大而化之的号召,逐步过渡到关注细节强调依法治理的境地。

生活垃圾乱扔,是城市华丽衣裳里的跳蚤,不至于毒人害命,却让人浑身瘙痒,极不自在。有感于此,治理垃圾乱扔,全世界都为之头痛不已。对此,新加坡国会在2014年通过环境公共 卫生 (修正)法案。对首次乱丢垃圾者,最高罚款2000新元(约合人民币9600元);第二次被控乱丢垃圾者的最高罚款4000新元(约合人民币19200元);而第三次或以上被控者的最高罚款1万新元(约合人民币48100元)。

用法律来治理乱扔垃圾,取得最为炫目成果的是日本。上个世纪的一场世界杯比赛,日本观众将全场垃圾悉数带走,让全世界惊叹日本国民的素质。殊不知,日本国民令人惊叹的素质固然离不开良好的家庭、学校教育以及整体大环境的约束,但更为重要的是其近乎严苛的法律发挥了作用。在该国,随地吐痰不仅要罚款还会记入档案,算成犯罪前科。对垃圾的处理,不独要分类,还要按照固定分类扔垃圾。

因此,广东以条例来处理乱扔垃圾的有经验可借鉴。然而,在强调法治的前提下,更要完善配套措施。使垃圾管理更为人性化,城市更为整洁。

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教育更要进学校,让垃圾分类知识在最年轻一代中得到普及,并让每个年轻人成为家庭垃圾分类的指导师。其次,要加大垃圾桶投放密度,可以尝试引进智能垃圾桶。这一做法,已有城市推行了,东莞可以借鉴。第三,开辟旧物交易平台,从网上到线下,都应有此类公益平台。对那些还能使用的家具或者衣服等,随便扔掉其实浪费资源。这一方面,北京的经验值得借鉴,许多人口密集的街区,通常会规定固定的时间点,进行二手货品交易。事实上,除了线下集中交换,还可尝试线上二手物品交易,让不同的街区在上面设立交易,让那些仍有价值的旧物继续发挥价值。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深圳的上下沙曾建有上下沙网站,专门用于附近的居民进行交易,节约资源,也处理了不想要的东西。

只有在依法罚款的同时,再辅以垃圾分类教育,配备垃圾处理的分流途径,东莞环境才能更美好,社会才更趋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