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僵尸车”并非无办法

03.06.2015  14:06

东莞时间网讯 一边是市民开车出门要找个停车位越来越难,一边是一些积满尘土的“僵尸车”长年霸占着马路边、小区里的车位一动不动。《南方日报》报道,日前,记者接到不少东莞长安市民反映,因为“僵尸车”越来越多,导致当地本已稀缺的停车位变得更加紧缺,希望能有部门出面处理,将一些长期无人处置的“僵尸车”从车位上移走,腾出车位方便市民停车。

“僵尸车”之所以出现在城市,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一是车辆到了报废时限或接近报废时限,车主懒得维修或办报废手续,将车随意停在路旁;二是因为车主买了二手车却没有及时过户等原因,导致车辆想报废也不得,只好一扔了之;三是车况不好,车主买来用作商业用途,比如做生意、当仓库、发车体广告等。此外,由于车主失踪、入狱、住院等原因长期不能开车,以及失窃车辆或者犯罪嫌疑人作案后遗弃,也是催生“僵尸车”的原因。

无论“僵尸车”因何形成,公共治理也并非拿“僵尸车”全无办法。毕竟,路边停车位系公共资源,长期无效占用,应不属于“临时停车”,而是属于非法侵占公共利益。而作为掌握机动车详尽信息的交警部门,理当通知车主,要么将车开走,要么查找该车辆过往记录,寻找更多的线索甚至公开通告。一定期限后,如仍无人认领,还可依据法律做强制性处理。如果车辆涉嫌偷盗或刑事案件等,交警部门更应依法处理并拖走车辆。至于小区内的“僵尸车”,则只能交由业委会、业主和物业公司相互协商处理。

对于治理,早已进入汽车时代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英国,停车场几乎全部私有,车辆如果长期违规占位,就会受到停车管理公司的处罚和追讨。不久前,英国媒体还曾报道过一起典型的“小区僵尸车”案。一位女士因在小区非正常停车一年,被停车管理公司告上法院,最终被罚款1.8万英镑。而在经济发达、人多、土地资源紧缺的日本和新加坡,对于违章停车的治理,也是采取处罚与规划相结合的方式,警方根据停车的时长来罚款或拖车。汇总各国治理“僵尸车”的经验,不难发现,完善的法律体系、个人征信体系、高效的处理机制与服务链条,是所有发达国家在治理“僵尸车”的共同经验。也正因为这种完善的法治逻辑和流程设计,他们才实现了只要你敢停“僵尸车”,就一定会被重罚追责。这些经验做法,同样值得刚刚迈入汽车时代的东莞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