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一泓清碧向南流 深情共饮一江水

04.03.2015  20:31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中的大型箱式水槽穿越大地。何洪伟 摄

  据新华社广州2月28日电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一首万众传唱的经典旋律,一泓静静流淌的清水碧流。

  今年3月1日,全长68公里的东深供水工程将迎来建成50周年。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东深工程向香港供水量超过一个半洞庭湖,保障了香港75%的用水需求。而这一过程,一泓清水,伴随着“世界最大都市群”珠三角的迅猛崛起,无论城镇化、经济发展冲击如何强烈,仍见证了沿线人民对生态保护底线的坚守,也寄托着内地和香港民众互融共通的温暖情怀。

   承诺和坚守50年不变

  东深供水工程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座以供应香港用水为主要目标的跨流域大型引水工程。一再扩容的东深供水工程始终把对港供应放在首位。

  广东省河源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大院里,高高竖着一块牌子,上书“东江屏障”。厂长李迪武说,过去两年中,在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下,河源一口气拿出7000多万元,对污水处理设备和工艺进行全面改造,使得本属欠发达地区的河源市拥有了国际一流水平的污水处理厂。

  “‘东江屏障’是我们这座城市做出的承诺,我们要对得起这个承诺,对得起珠三角和香港4000多万喝东江水的人。”李迪武说。

  东深供水工程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座以供应香港用水为主要目标的跨流域大型引水工程。负责管理该工程的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叶琴说:“在半个世纪的沧桑变幻中,依靠中央政府鼎力支持和沿线城市的密切配合,无论是从水量、水质还是从水安全角度衡量,我们都兑现了‘保障好香港用水’的庄严承诺。

  广东省水利厅厅长林旭钿说:“人们用‘政治水、生命水、经济水’来概括东深供水工程,在我看来,这三个定义也正对应着三个香港的关键字:稳定、健康与繁荣。

  坚守对港承诺,首先意味着对水量的保障。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东深供水工程承担的供应区域内,深圳、东莞的用水量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缺水、“口渴”是一种常态,尽管如此,一再扩容的东深供水工程始终把对港供应放在首位。

  据记者了解,目前,东江水资源利用率已经达到35%的“安全红线”。广东省水利厅供水总局局长周德蛟说,虽然东江沿线城市对水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但在水资源分配中仍优先保证香港用水,香港除实际使用的约8亿立方米,每年仍预留3亿立方米的用水权,足以让这座港口城市抗击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和“水量承诺”相比,坚守“水质承诺”则显得更加艰巨。在河源市,当地政府为了保护东深工程的水源新丰江水库,忍痛叫停了三条已经开建的库区公路,转而采取投资更大、耗时更长的移民措施,为的是防止“路通林毁水污染”。河源市水务局副局长赖寿雄说,尽管经济并不发达,但河源近年来已拒绝了500多个可能产生污染的工业项目,累计投资额超过600亿元。

   跨区治污从奉献到共赢

  为保障东深供水工程的水质,东江流域进行了持续数十年的跨区域治污之战。广东省为东江污染防治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达到20部之多。

  为支撑香港、深圳和东莞三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东深供水工程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扩建、一次改造,累计耗资76亿元,总体供水能力从最初的0.68亿立方米提升到现在的24.23亿立方米。如今对香港、深圳的供水分别占两地总用水量的75%和50%以上。

  为保障东深供水工程的水质,东江流域进行了持续数十年的跨区域治污之战。广东省为东江污染防治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达到20部之多。

  “珠三角已经形成全球最大的城市群,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口的持续增长、污染源的不断变化,都给东江水源、水质保护造成极大压力,我们必须制订和执行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也必须忍痛处置牵涉多方利益的发展项目、城市活动,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困难与压力。”深圳市东深水源保护办公室主任叶新金说。

  最初的水质保护,更多以牺牲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代价,但长期的探索中,沿线开始找到保护并共赢的路径,“青山绿水”也正在成为后继发展的优势所在。在东江源头江西寻乌县,养了20多箱蜜蜂的何恩羊,实施封山禁令后,蜜蜂产蜜更多了,2014年,他的养蜂收入达到了2万元。在东深供水工程的末端——深圳水库所在地罗湖区,该区用市场机制推行环保改造,将流入深圳水库的梧桐山河从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露天排污水道变成了鲜花盛开、水道整洁的亲水公园。

  徐叶琴认为,与干线总长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比,总长68公里的东深工程在长度上并不显眼,但它连接了内地和香港两种制度、跨越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代,实践并证明了“调水和节水并举、治污和发展共赢”的现代水资源利用之路。

   一江水浇灌两地情

  互信、互通、互融——经历过50年的岁月洗礼,东深供水工程已经从一条清水的物理渠道,变成了广东和香港,内地和香港之间感情依托、心意相通的情感通道。

  在深圳水库旁边,和香港仅“一水相隔”的深圳对港供水站量水间是一间不起眼的三层小楼,但这里却见证了约223亿立方米清水流入香江,滋润着“东方之珠”的闪耀光芒。

  “我们最骄傲的是,在过去50年中,深港两地从未在水量稽核、水价核算上产生分歧,我们彼此互相信任、互相支持,而这也是东深供水工程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指着量水间五座巨大的水管和阀门,深圳对港供水站站长利威南说。

  详实的数据“对表”无疑是互信、互通机制的坚实基础。“对供港水源,我们固定监测的是每天3个指标,每周8个指标,每月30多个指标,全年是109个指标。每年还会出一个水质监测报告,这些数据都会提供给香港水务署等机构、部门,香港方面的数据也会及时提供给我们。”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水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林青说。

  人员的往来、常态化的考察交流,是互信、互通的外在保障。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批香港访客前来河源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参观、考察,厂长李迪武告诉记者:“寒暑假时,每个星期都有数以百计的香港中小学生到现场看我们的污水处理过程。

  工程一朝竣,使命千载承,共饮一江水,绵绵满江情。一泓清水从东江向香江静静流淌,流过50年岁月,流向更美好、和谐的明天。

来源:《南方日报》2015年3月1日A02版

[阳江]举办学习宪法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林业厅
[湛江]举办2018年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
为提高湛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林业厅
[江门]举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品质提升的水平和质林业厅
南方日报:广东未来7年将完成 基干林带造林36万亩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进 通讯员/林荫)18日,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议透露,从2019年起,我省将正式启动实施新一期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19—2025年,全省将完成基干林带造林36.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