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赋予消费者给“差评”的勇气

16.04.2015  11:45


让法律赋予消费者给“差评”的勇气

来源:中国法院网重庆频道

 

 

4月13日《检察日报》报道,消费者在网购时经常会将网络商家的信用等级和商品评价作为主要考量标准,但难免遭到“刷信用”造假商家的愚弄,“一旦给个差评,就会被店主骚扰死”,针对网购行业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商务部3月31日向社会公布《商品流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网络购物时刷信誉、虚构商品信用评价等行为将构成违法。

 

  按理说,买家在网购中对购买到的商品不满意时,给予差评是理所当然的,差评制度的初衷也在于助力网购行业实现优胜劣汰。然而对于卖家来说,越高的信用评级,意味着越高的人气和成交量,因而,视信誉如生命的卖家便会千方百计地阻止买家给差评,有时甚至以突破道德、法律的底线的方式来维护虚假的信誉度,早前就有发生过买家给予差评后,卖家给其寄送寿衣等恶劣事件。差评,本是买家维护自身权益、净化网购市场的有力手段,如今却让买家惶恐不安,生怕给了差评后遭到卖家报复。

 

  买家不敢给差评只是网购乱象的一个方面,也是网购行业所特有的。针对报道中提到的网购行业的种种乱象,笔者认为关键确实在于我国一直缺少专门针对网购行业的系统性法律规范,此次正在征求意见的《商品流通法》或许能成为治理网购乱象的良好开端。

 

  网络的一大优点就在于其公开性,借助公开的线上平台,买家对于购买的商品不满意可以公开地给予差评,而卖家也可以公开地进行辩解,众目睽睽下的你来我往,谁有理谁无理,普通民众心中自有评判。正是这种公开的环境,无良卖家难有立足之地,而优质卖家却能靠口碑越做越大。

 

  刷信用、虚构评价等行为破坏了网络商品信息的公开性、真实性,不但误导了消费者,也挤占其他优质卖家的市场空间、带坏行业风气,甚至影响社会对整个电商平台的评价,不少电商也致力于打击各种虚构评价行为。因此,不仅是消费者,电商乃至商家都希望能有专门的法律规范治理网购乱象,以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有人认为,《商品流通法》的草案正式出炉,将意味着相关部门正在将线下的标准逐步移到线上。是的,网络虽是虚拟,但是消费者的权益却并不虚拟,线上、线下均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只有将网购行业纳入法治地带,才能真正赋予消费者给“差评”的勇气。

 

 

(作者:谢威利  刘勋      责任编辑:杜淑琴)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