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创新法治工作 着力打造交通法治文化建设品牌

15.08.2015  08:38
为打造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惠州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拓思路,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交通,取得了较好成效,被评为惠州市2014年度依法行政考评优秀等次。 一、创新法治制度,将法治文化建设有效地覆盖交通各单位和部门 (一)设立农村公路“法治工作室”,有效服务基层交通法治建设。 立足全市农村公路工作实际,制定了《惠州市交通运输局2015年农村公路法治文化建设活动方案》,积极开展农村公路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在乡村公路管理办公室设立农村公路“法治工作室”,并安排政治思想素养好、有一定法律基础、有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农村公路“法治工作联络员”,负责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当地群众的密切联系,宣传宪法和交通运输行业法律法规,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使交通运输法治文化建设延伸至基层一线。目前,5个县区和市局直属分局在全市共设立农村公路“法治工作室”20个,农村公路“法治工作联络员”20名。 (二)制定法治工作联络员制度,有效化解基层矛盾。 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建立了《惠州市交通运输局法治工作联络员制度》,将法治工作联络员扩展至各县(区)交通运输局、局属各单位和机关各科,由各县(区)交通运输局、局属各单位的分管法规工作领导和各科室副科长担任“法治工作联络员”,并赋予其传达业务相关的新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涉法文件、牵头组织完成本单位(科室)法治工作任务、组织本单位(科室)干部职工开展法治学习宣传、教育和培训等工作职责,每季度定期报告履职情况,用法律为局中心工作保驾护航,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二、深入推进“法治交通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将法治文化建设拓展至全行业 在总结前两年“法治交通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惠州市交通运输局继续发挥交通法治文化建设优秀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发动更多运输企业积极参与,更广范围、更高标准地开展2015年度创建活动,从经营诚信化、管理规范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法治文化建设、平安法治交通建设等方面引导企业依法治企。并注重加强与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和具体指导,经常性地开展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创建工作现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全面有力推进。 三、开拓交通法治文化建设阵地,将法治文化建设普及全社会 (一)普及道路沿线群众。 在一些主要道路、经省批准的交通稽查站、治超重点路段、自然灾害或安全事故多发路段、人流车流密集路段树立或悬挂印有宣传、教育或警示内容的标志标牌,使交通运输法治文化普及至广大车主、道路沿线居民和行人。如在河南岸汽车站出口、县道X208、县道X210、国道G324陈塘路段、K12+K357m等自然灾害或安全事故多发路段、人流密集路段树立或悬挂印有宣传、教育或警示内容的标志标牌等。 (二)覆盖道路客运站场。 按照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各大客运站场,通过电子显示屏、横幅标语、宣传专栏、宣传单/册等方式,面向客运站广大旅客宣传交通运输法治文化。如惠东县汽车站和城南汽车站、惠阳汽车客运总站等企业单位通过客运站LED显示屏幕滚动循环播放,加大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在站场显眼位置和旅客出入口设立滚动式法制宣传栏。 (三)利用公共交通载体。 充分利用公交车、出租车LED显示播放功能,在市区1401台出租车、287台公交车上的LED显示屏滚动播放交通运输法治文化宣传标语,建设流动的交通运输法治宣传长廊,营造交通运输行业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   (来源:惠州市交通运输局)
院士专家智汇“花城院士讲坛” 共话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
  8月5日,第三十六期“花城院士讲坛”在广州成功举行,本期讲坛由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003013.广州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