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国人法治观念淡薄 官的问题大于民的问题

19.10.2014  16:34

   (法治中国·全民守法)让法治精神融入每个公民的血液——从全民守法看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国家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当新华社记者近期以“全民守法”的视角在全国各地展开采访时,深感势不可挡然而错综复杂的“潮涌”:在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转型同时,国民也在迈向现代公民的转型。

  培养公民信任法律、尊重法律的思想意识,确立法律至上的现代法治观念,让法治成为全体中国人的最大公约数,形成一个“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这是中国迈向民族复兴、实现伟大梦想的价值指引!

   法治观念淡薄,官的问题大于民的问题

  今年4月14日,记者在上海普陀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办公室现场目睹了这么一幕:医院代表捂着眼睛痛苦地倒在地上,患者一方的打人者与其他家属还在大声叫骂。办公室负责人说:“我们的初衷是给医患双方创造一个‘老娘舅’式的第三方调解环境,这些年来消除了很多矛盾,受到医患双方欢迎,但是,也总有个别人认为用拳头维权比用法律维权管用。

  有遵纪守法,也有胡作非为;有法治文化,也有戾气弥漫。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法治意识觉醒,法治理念有较大提高,依法维权愿望迫切,但是对法治的全民敬畏尚未形成。

  要让法治成为国人共识、建立起全民法治信仰,还有很长的路。这是历史与现实问题的交织、碰撞的结果,譬如一些地方司法公信力匮乏;又如“权、钱、名”带头违法,对法治精神构成极大破坏;又如传统“人情社会”对“法治社会”的挤压,很多人信仰人际关系而非法律,一位接受采访的政府官员举例说,两辆车碰了,不少人第一时间不是找法律,而是找朋友,“且不要说群众,我们自己也是这样。

  法大还是权大?这本来不成为问题,但在个别地方,却是干扰法治实施的大问题。多位采访对象表示:当前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的官本位思想、封建残余思想仍很强烈,把“”与“”画上了等号,出现了权大于法、以权压法甚至“我就是法”的问题,对于全民法治观念的形成,冲击很大。黑龙江一位干部坦言,法治观念淡薄,既有官的问题,也有民的问题,“两相比较,官是主要方面。

   从抓“”与抓“”入手培养法治信仰

  近年来,北京市平谷区积极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一把手”上法庭当被告,成了最有效的“现身说法”,普法效果出奇的好。

  曾任北京平谷区长、现任区委书记的张吉福曾代表政府两次坐上被告席,一次赢一次输。他说:“政府解决问题时容易拍脑袋作决策,如果都能引向法律轨道,就会大大杜绝层出不穷的问题。跟法律比起来,我的脸面微乎其微,没有什么丢人现眼的。”目前在平谷,和政府打官司看到“一把手”出庭的应诉率,已达到85%。只要行政负责人出庭的案子,极少有出现上访的。

  培育全社会的法治精神、法治信仰,需要从抓“”(领导干部)处破题,从抓“”(娃娃)处着力,努力形成全社会衡量是非错对的共同标准,达成广泛共识。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全民守法的前提,应该是公权力或官员守法、领导干部守法。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官员的言行对我国社会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官员率先垂范,才能带动全社会守法、遵法、用法。张吉福带头上法庭当被告,其他干部纷纷仿效。他说:“权力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上了一次法庭以后绝对不敢滥用权力。

  抓“”的同时,也要抓“”。培育法治信仰,要从娃娃抓起,改变在小学教大道理、到大学教遵守规则的教育错位现状。这是众多采访对象的共识。

   强化制度设计 筑牢法治社会之基

  2013年8月,济南中院微博直播薄熙来案庭审,并召开数量创历史纪录的9次新闻发布会,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上海大学社会学家顾骏评价说:这是值得大书一笔的司法进步,彰显了法律的公平与公正,强化了公众法治信心,希望这一制度设计能够持续。

  记者采访时深切感受到,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也是立法、执法、司法三者的末端,前三者的“营养”或者“毒素”,都在全民守法这个层面上堆积与滋生,盛开“鲜花”或者“恶之花”。只有通过制度设计,建立顺畅的纠错机制,才能筑牢法治社会之基。

  公正宣判,以案说法,是培养全民守法意识的有效制度设计。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甘元春认为,让群众获得公平正义感并不难,例如把不涉及保密与隐私的庭审,全部进行网络直播或全程视频录播,既能满足群众知情权,又能有效减少冤假错案,尤其对一些涉及“权、钱、名”的案例,更要放大其效应。

  “老百姓信服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看你的口号,具体就看你的判决。这一点上,要让人民看到具体的正义!”著名法学家江平如是说。

  全民守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顶层设计与社会创新并重、立法执法司法改良与法治信仰培育同步,虽任重道远,但只要努力不懈,多管齐下,必将使越来越多的国民真正形成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让法治精神融入每个公民的血液!(记者肖春飞、谭剑、李伟、康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