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法院“成长记” 市第一人民法院练内功

19.04.2016  09:27

万江官桥滘社区,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举行巡回法庭活动。(资料图 杨泽彬 摄)

以文化创新凝聚队伍、以管理创新规范行为、以机制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走出一条科学发展路径

东莞时间网讯 今日,东莞市将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市第一法院荣获“全国模范法院”称号,这是我市两级法院有史以来首次问鼎法院系统全国最高荣誉。

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历程中,以其独特的发展和治理模式为世界瞩目。

被誉为“中国最繁忙的基层法院”的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第一法院)就在这里,年收案数连续7年突破4万件,2015年更是突破5万件,法官人均办案286件。自2009年成立以来,市第一法院负重前行、大胆创新,恪守“厚德、笃行、博学、创新”的院训精神,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创新凝聚队伍、以管理创新规范行为、以机制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的科学发展路径。

练内功:坚持创新破解难题

办案,是法院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工作。作为我市最大的基层法院,市第一法院目前有工作人员566人,其中法官178人。面对年超5万件案件量的巨大压力,全体干警加班加点成为常态。

为此,该院大力推进审判管理创新,科学调配审判力量。严格执行繁简分流,将主要审判力量投放到80%的简易案件的处理上,建立案件快速处理机制;用相对较少的力量处理疑难案件,实现“简案快结,疑案慎结”。同时,积极开展行政案件简易审、刑事和解、小额速裁、电子送达试点等,探索建立全省首家 金融 专业法庭,坚持效率优先,以快速化解纠纷为第一要务。

为确保公正司法,该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自2010年起,探索建立院庭长办案制度,明确规定院庭长年办案数量;建立主审法官、合议庭责任制,推进法律文书签发权限改革,还权给法官,实现了除法律规定由院庭长签发的案件外,均由审判长或主审法官签发。

此外,该院积极落实司法改革工作部署,做好人民法庭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  创新“1+N+N”等审判单元组建模式,探索建立改革保障配套机制,获得上级法院充分肯定。

近年来,第一法院通过隐性司法输出,树立起三大司法公开品牌。一是法官品牌,先后涌现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梁振彪、媒体眼中的人民法官刘晓宇等典型,充分发掘榜样的力量;二是案件品牌,通过对“韩群凤溺毙脑瘫儿案”等一批社会高度关注案件的庭审微博直播,满足群众知情权,扩大司法影响力;对“律师葛永喜微博信访案”公开举行信访听证会并全程微博直播,掌握话语主动权,澄清不良舆论;三是微博、微信品牌,2011年在东莞率先开通官方微博,在全国首创微博直播抓“老赖”、微博悬赏、微博信访听证,开展院长微博访谈,在正义网评选的政法影响力微博排行中,该院官方微博连续两年名列全国十大法院网络影响力微博。

强筋骨:解放思想带队伍

在市第一法院,院领导率先垂范,大兴学习之风。院党组多次与镇街党委联合举行党组中心组学习活动,院长向班子成员推荐书目并定期举行业务研讨,院领导在参与一线办案的基础上带头承担专项调研课题破发展难题。

人才建设方面,该院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建立人员分类管理科学体系。一是明确划分法官助理与书记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充分发挥司法辅助人员的作用,将法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事审判本职,以确保司法审判工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二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与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建立院校双向交流机制,并以此为依托,建立阶梯式人员培养模式,构建起书记员、青年法官至审判专家的阶梯式人才分类培养体系。第一阶梯是建立司法辅助人员专项培训制。具体包括司法辅助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法律职业素养培训、法律文书起草技能培训、卷宗整理等,鼓励司法辅助人员积极参与调研工作。第二阶梯是建立“青年法官双导师制”。为青年法官选择专家法官和高校教授分别作为实务导师和理论导师,以解决年轻法官在执法办案中经验和理论相对不足的现实问题。第三阶梯是建立“审判专家制度”。制订《审判专家评选管理办法》,将经验丰富的法官选拔为审判专家,参与法院重大事务的调研和决策。该制度打破了法院人才发展受行政架构制约的局限,拓展了法院人才发展的空间。目前,该院共选拔了8名审判专家和7名执行专家,审判专家会诊案件452宗。

该院院长陈斯介绍,给每一位年轻法官配备理论导师和实务导师,培养专家型法官,目标是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的司法队伍,将每一位有志于从事审判工作的人培养成司法精英。

重文化:精神引领凝聚司法理想

东莞的法律界人士,都知道第一法院有个旗峰法律讲坛。讲坛先后邀请王利明、梁慧星等知名学者来莞授课,下设法官论坛,为法官切蹉交流实践经验,集思广益解决案件疑难杂症提供舞台。

陈斯说,通过讲坛,突出精神文化内核的塑造,力图实现干警对核心文化的价值认同。

不仅如此,该院还通过举办青年法官集体宣誓,树立职业信念与法治理想;举办致敬年会,向一线优秀干警致敬,以典礼的方式提升法官职业尊荣感。

为什么会采用致敬年会这种方式?陈斯说,致敬年会与传统表彰形式不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现场播放法官的先进事迹视频,客观再现个人业绩,生动活泼,法官发表获奖感言,分享心得体会。

“场面庄重、感染力强,法官着盛装,展现法官的荣誉、集体给予的肯定和同事的尊重。”陈斯说,我们的目的,就是积淀一种文化,在法院内部形成一种鼓励先进、培养个人对集体及所从事职业价值的认同的文化氛围。

“司法核心价值观对法官职业操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如何将这种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官的具体行动中,这不仅仅是法官个人思考的问题。”陈斯说,法院作为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就是要培育一种法官能够将这种价值观付诸行动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体系的核心。只有找准了这个核心,才会找到法院文化建设的思路与方向,解决法院文化建设“为谁建、怎样建”等根本问题。因此,第一法院为引导干警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着力建设以人为本的法官精神文化,从培养法官的个人认同感、集体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着手。如提炼出“厚德、笃行、博学、创新”院训,作为凝聚队伍的精神内核和行动指南;制作法院院徽,作为该院的精神文化标识;制作院训墙、法官宣誓墙,将法官行动指南刻在大堂墙壁上,让干警时刻铭记于心;组织青年法官集体宣誓,让青年法官牢记职责与使命。年度颁奖典礼则侧重培养法官的职业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