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泡沫有多大:乐视称乐视影业增值367%仍低于行业均值

03.06.2016  14:37

原标题: 影视泡沫有多大:乐视称乐视影业增值367%仍低于行业均值

  新浪财经讯 6月3日消息,风生水起的影视业受资本蜂拥而入“泡沫”激增的同时,也受到监管层频频“关怀”。继唐德影视8亿估值收购范冰冰空壳公司后,豪掷98亿、 372亿收购子公司的乐视、万达也接到深交所问询函。问询焦点集中在高估值、对赌期盈利能力等方面。6月2日晚间,乐视网回复深交所问询,表示乐视影业增 值率367%仍低于行业均值。

  平均增值率574% 影视重组泡沫非个案

  公告中,乐视列举2013年—2015年期间,上市公司重组并购电影与娱乐标的公司案例,数据显示,评估增值率最低的为中南重工收购大唐辉煌100%股 权,大唐辉煌估值10亿,评估增值率107.94%。增值率最高的,则为捷成股份32亿收购华视网聚80%股份,评估值增长率为1342.76%。

  乐视称,对比已实施的市场可比交易,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均值为573.91%;中值为535.42%。由此,其认为,乐视影业100%股权评估增值率为366.94%,处于可比交易评估增值率的区间范围内,且低于可比交易评估增值率的均值和中值。

  为进一步证实乐视影业估值合理性,乐视在公告中对比了同行业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9家上市公司市盈率情况。公告数据显示,市盈率最低的是长城影 视,34.58倍;影视行业大佬华谊兄弟市盈率78.49倍,华策影视73.06倍,华录百纳66.12倍;较高的则有唐德影视99.69倍,光线传媒 103.08倍,完美环球158.01倍。

  乐视表示,对比同行业数据,乐视影业72.06倍的市盈率,低于行业均值和中值水平。“乐视并购乐视影业评估增值率及交易市盈率水平均处于合理水平,符合市场行情。

  从乐视回复公告来看,此次被认为98亿“天价”、高估值的乐视影业,无论从增值率还是市盈率、市净率都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但不可忽视的是,其所谓的“合理水平”“符合市场行情”是在整个影视业泡沫正急剧上升情形下的合理。

  “中国股市具有羊群效应,影视行业整体追捧的后果是,泡沫必然存在,但这并非个案、一家问题。”中国民生银行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北京分部总监袁楚云表示, 目前被市场所推高、追捧的文化影视类公司,估值倍数都非常高,“例如唐德影视近百倍,其他影视公司最少也有40—50倍,这并非一家问题,而是机构投资人 还是散户共同作用的结果。

  PE估值存缺陷 盈利可持续才是关键

  高估值、高市盈率的泡沫行情下,此次乐视网并购乐视影业一案中,除了高估值,对赌期承诺利润也称为监管层关注焦点。

  根据此前乐视重组预案公告显示,2014、2015年度,乐视影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444万元和1.36亿元,并入 乐视网后,乐视影业承诺,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利润分别不低于5.2亿元、7.3亿元、10.4亿元。对此,此前表示,乐视影 业承诺业绩金额均远高于报告期水平,要求乐视网对承诺金额可实现性进行说明。

  对此,乐视表示,从乐视影业目前经营业绩情况、业务拓展情况、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分析,乐视影业2015年营收同比增49.72%,净利润同比增 111.28%,票房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1.97%;同时,其核心主业方面,其储备了大量的电影项目、生态自制剧和IP资源,能够保证未来三年内的 电影项目和收入。

  同时,对于市场普遍关心的明星股东身价倍增的情况,乐视也进行了回复。其表示,明星投资人为乐视影业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品牌效应和知名度,并表示其入股价格 为市场公允价格。除此之外,乐视还表示,通过资本方式引入的如张艺谋等导演、制片人同乐视签订了合作协议,约定了双方的合作期限、合作影片数量、独家或优 先等安排等。

  “一般而言,PE估值中有一个假定,即按照标的未来1-3年平均利润*一定信用倍数所得出的公司估值。但这其中有一个前提是该公司可以稳定运营,未来利润 不低于所预期的平均水平。”袁楚云表示,遭到质疑的是,标的公司若在最初3年对赌期内拼命完成任务,但若对赌期之后,出现昙花一现、一落千丈的情况,则对 中小股民不公平、不负责任。“这种情况就应被质疑是否是在包装业绩、炒作业绩,甚至是虚假业绩”。

  其建议称,监管层或可建立监督及回溯机制,“被并购标的在并购三年对赌期后是否有稳定、持续的盈利水平及业绩,是否能达到预先承诺,意味着投资人对被并购 标的价值认定水平是否合理及对中小股民的公平程度。”其认为,当一个并购标的以高市盈率估值时,也应同时交出一份与该高市盈率倍数相符合的,具有足够经营 年限的盈利预期答卷。(新浪财经 李婷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