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老屋泥瓦中有古币整村闻风来“挖宝“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龙归南村一社鱼塘,因旧房屋改建要清出了泥土,泥土中含大量古钱币。近百人在拾古钱币,从8日中午到深夜2点还有人在拾古钱币,很多人都拾了几十个。”前日,网友@广东龙子申10所发的这则微博消息不胫而走,在龙归南村更是引发一场疯狂“挖宝”大赛。
村民漏夜在余泥中挖古币
今日,记者来到龙归地铁站附近这处鱼塘,在鱼塘岸边仍有不少市民手拿铁铲来挖古币。记者了解到,此鱼塘隶属于龙归南村一社,早已无人耕作现已废弃。就是这一片余泥残瓦堆放地,在8日晚上却传出了古币“出土”的消息。今日上午12时,记者看到,鱼塘余泥地上已变得有些冷清,南村一社村民周伯手拿“金属探测仪’,在现场一步步挪动挖古币。
“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余泥都被踩平滑了。”村民周先生表示,大约几百平方的余泥地上,当晚前来挖古币者摩肩擦踵,余泥地变成了大工地。挖古币者有附近工厂工人,还有南村一社的村民,有人拿些铁锹,有人手握铁铲,有人拿着螺丝刀,他们掘地“寻宝”。
据村民展示的古币,这些银币大多制于中华民国九年、十一年、十八年,银币面值并不大,有的标着“贰毫”、有的标着“壹圆”。古币上还印有“廣東省造”等字样。
古币是屋主祖父“镇宅“所用
古币何处来?今日,记者在龙归南村走访,一位村民周先生表示,鱼塘的余泥是来自南村公园附近一处被拆老屋运来。“这个老房子是近日被拆除,残泥就运到了鱼塘附近。谁也没想到残泥中竟然藏着不少民国古币。”
白云区今日通报称,10日上午区文广新局执法队、文遗办会同市考古院及当地文化部门前往现场调查。确认池塘旁余泥中古币来自村内一栋民宅,该民宅位于南村公园的北面,原为三间两廊、金包银墙体的建筑,是旅居新西兰华侨周先生的祖居,属于私人物业。该建筑空置时间较长造成破损不堪,周先生委托工人拟对祖居进行重建。在清理被拆除的墙体及余泥垃圾过程中,工人发现有部分光绪年间的铜钱及民国十八年(1929)造的硬币。
通报称,消息传开后,部分村民纷纷赶到倾倒余泥的地方搜寻钱币。据周先生的委托人称,该钱币的确是在该建筑墙体空隙发现的,并致电旅居周先生核实,其祖父的确是存放一定数量的钱币在祖居内,以作风水上所称的镇宅吉祥之物。
焦点:古币归屋主主人所有
通报称,现场调查的市考古院工作人员表示:该钱币存在一定的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但由于该物品是在周先生祖屋发现的,是周先生私人拥有物品,所以不是出土文物及馆藏文物。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国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均属国家所有,但前提是该文物必须是无主文物;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93条规定:公民、法人对于挖掘或发现的埋藏物、隐藏物,如果能够证明属其所有,则不属于国家所有。
据通报,参照国内相关案例,结合该事件,白云区文广新局认为:所发现钱币的制造及流通时间均与周先生的祖父居住时间极为吻合,周先生为该货币的所有人。由于周先生对村民们的行为均表示理解及体谅,不予以追究,所以区文广新局拟不作为文物保护问题立案处理。(记者肖桂来 摄影 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