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帽”温暖一座城 阳江注册志愿者超14万人

05.03.2016  11:50

图:志愿者为市民义务理发。李向东 摄

  全市注册志愿者突破14万人,他们用志愿服务唱响新时代雷锋精神

  带着御寒衣物慰问孤独的空巢老人,筹集物资走进乡村小学看望留守儿童,在电话热线里为学生解答人生疑惑,为还原城市洁净面貌组织大扫除……这些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热心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目前,阳江市注册志愿者已有14.49万人,越来越多的“小红帽”出现在街头巷尾,深入基层社区,走进偏远乡村,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这一抹抹流动的鲜艳色彩,给我们展示了这座城市对文明的追求与守望。

   主体多元化,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这几年,阳江的志愿者队伍在不断扩充,志愿者组织也在不断增加。”从2006年开始就投身志愿服务行列的许和,谈起这几年该市志愿服务的变化时,连连表示“有了很大进步”。

    在街头进行环保宣传,路人投来诧异目光;在繁忙地带疏导交通,却遭受指责;扶老人过马路不被理解……许和告诉记者,刚当志愿者时开展服务不容易,市民对“义工”“志愿者”认识不多,有的人并不接受志愿者的善意。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及志愿文化节、学雷锋服务月、志愿服务奖项评选、志愿服务宣传等活动的开展,志愿服务走进了民众的生活,走进了民众的心里。“氛围越来越浓厚了,越来越多人加入志愿服务的队列,老中青齐聚,各行各业皆有。”许和说。

  目前,该市已有注册志愿者14.49万人,市志愿者联合会有会员单位46个,注册志愿者组织289个,志愿项目865个,志愿服务小时数累计达到24.9万小时。团市委副书记陈伟荣表示,从组织化发动到社会化动员,志愿者招募方式在转变,吸引更多来自社会各阶层的热心民众进入志愿者队伍。

   管理规范化,志愿服务有序发展

  “我市志愿服务组织网络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各行各业各级有志愿服务组织的局面。”市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杨文胜介绍说,市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后,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全市服务体系、扩大志愿服务组织覆盖面上下了大工夫。

  完善组织体系,也不断推进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建设,不断规范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志愿者联合会统筹各志愿者服务队伍,组建专业志愿者队伍并加强建设等措施,引导各志愿组织规范定位,促进全市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常态化、项目化。”许和说,新形势下的志愿服务模式采取“社工+义工+社会资源”的组合,让志愿服务更高效。

  市志愿者联合会获2015年首批枢纽型社会组织、示范性社会组织称号,志愿者马威荣获2014年第四届“广东志愿服务个人金奖”……我市志愿服务交出来一张张成绩单。不少志愿者感叹,近年来培训机制、表彰机制、宣传制度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志愿者服务礼仪、服务技巧及综合素质有了提高,志愿服务更有动力。

   运作项目化,拓展服务宽度广度

  志愿服务发展得好不好、影响大不大,离不开符合老百姓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记者了解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朝阳行动、服务春运的暖冬行动、志愿助残的阳光行动,学雷锋全民志愿行动月系列活动,公益志愿文化节等已经成为例牌的集体项目,各志愿服务队也推出了自己的针对性项目。2015年市志愿者联合会“你的微心愿,我帮你实现”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和抗战老兵关爱计划分别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和铜奖;“保护环境,爱我银滩”“阳西旅游志愿服务驿站”等项目入围“益苗计划”。

  “以扬爱志愿服务队的山区助学项目为例,项目均有明确的标准、管理规划、服务指引等。”许和说,志愿服务项目化的开展能够把该领域的服务常态化、规范化。他说,现在志愿服务项目每年都比上一年好,服务的范围、对象也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陈伟荣表示,项目化让志愿服务从单纯的做好事、献爱心变成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形成项目,在服务中深入该领域,进而拓展服务宽度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