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期多国别考察活动召开 聚焦区域气象防灾减灾合作

16.10.2015  21:13

   中国气象报记者郝静 吴鹏 通讯员徐相华报道 10月15日,第45期多国别考察活动在中国气象局开幕。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沈晓农,世界气象组织(WMO)教育和奖学金处处长因卡·阿德巴约(Yinka Adebayo),WMO资料处理和预报系统处长阿卜杜拉耶·阿鲁埃(Abdoulaye Harou),伊朗交通和城建部副部长兼伊朗气象局局长大卫·帕里兹卡(Davood Parhizkar)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来自伊朗、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越南、缅甸、塔吉克斯坦12个亚洲国家的气象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考察活动。此次多国别考察活动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第三次世界减灾大会成果及WMO减灾路线图等,就区域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主题进行交流。

  沈晓农首先代表中国气象局对考察团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中国是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根据今年发布的《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国家评估报告》,近60年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了显著变化,预计21世纪末中国高温、洪涝和干旱灾害风险还将加大。中国近年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战略规划、提供决策气象服务、加强能力建设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国气象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体系和经验。他表示,中国气象局将继续通过组织多国别考察、举办国际气象培训班、捐赠气象仪器设备、转让气象技术等多种方式,与各国分享气象防灾减灾经验,为全球防灾减灾工作做出贡献。

  因卡·阿德巴约指出,中国气象局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中国气象专家不仅致力于本国的气象事业,也积极为国际气象事业发展服务。希望各国代表利用此次考察活动交流分享更多经验,寻求潜在合作,提升全球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开幕式后,沈晓农介绍了中国气象工作及“一带一路”倡议,回答了各国代表的提问。随后,阿卜杜拉耶·阿鲁埃介绍了WMO在减轻灾害风险、灾害性天气预报、多灾种早期预警等方面的工作。

  此次活动将于10月22日结束。期间,各国代表将赴广东就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海洋气象服务、数值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等考察学习。

  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