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展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返乡专项行动

24.04.2018  10:53
原标题:76天助767名流浪乞讨人员回家

  对于流浪乞讨人员而言,“回家”是永恒的主题。今年1月15日至3月31日,省民政厅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返乡专项行动,在76天的时间里,专项行动成功帮助767名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找到亲属。

  据统计,此次专项行动在寻亲方式上,通过寻亲骨干包干负责、反复与滞留受助人员交流沟通、综合分析滞留受助人员叙述内容获取身份信息的方式寻亲成功535人,占总数的69.74%;通过与公安部门协作寻亲成功172人,占总数的22.43%;通过新闻客户端寻亲成功45人,占总数的5.87%;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寻亲成功15人,占总数的1.96%。

  ●南方日报记者 王聪 通讯员 莫冠婷 陈新锐

   人脸识别锁定 失散15年孪生兄弟

  如何能快、精、准地帮助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返乡?在此次专项行动中,人脸识别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专项行动期间,为了核查流浪人员身份,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驻站民警取出警用手机,打开“核查通APP”的人脸识别功能,对着一名流浪受助人员照片“刷脸”。10秒钟之后,手机屏幕上出现了20名形似人员的身份信息,其中一条相似度达90%以上的人员信息引起了救助站工作人员梁光楣的注意:“林耀忠(化名),广州从化人”。这与在救助站内一名有精神疾患、自称“林耀星(化名)”的男子名字仅一字之差。自2002年林耀星接受救助以来,救助站工作人员尝试通过询问、刊登寻亲公告、协调公安部门采集DNA比对等各种办法为他寻亲,但一直无果。

  “会不会是名字搞错了呢?”梁光楣曾提出疑问。在这次“刷脸”比对出的20条结果中,梁光楣抓住了这条线索,到辖区派出所通过广东省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找到了林耀忠的户籍信息,并通过联系当地村委辗转找到了林耀忠。经林耀忠确认,林耀星确实是他的双胞胎弟弟。最终,通过与从化区救助站联系,在3月26日将林耀星护送返乡。当林耀星父亲看到失散15年的儿子时,忍不住掉下眼泪:“早以为他不在人间了,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他。

  原为公安系统专用的人脸识别技术,怎样更好地应用到民政系统为受助对象寻亲?梁光楣说:“这些流浪乞讨人员最近的照片我们会拍下来扫描,但以前档案的照片也要找出来。通过多角度、多张照片去比对扫描,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

   耐心沟通 助流浪未成年人返乡

  虽然人脸识别对于长期滞留、有沟通障碍的流浪人员帮助很大,但该技术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如在流浪未成年人寻亲方面,由于未成年人没有身份证,有的还没上户口,人脸识别系统则无法提供比对结果。

  实际上,在本次专项行动中,近70%案例是广东各级民政队伍中的一大批精通业务、责任心强的“寻亲能手”通过询问、分析、核实身份信息而寻亲成功。

  在此次专项行动期间,在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工作14年的周广龙帮助5名孩子找到家人。

  今年春节前夕,周广龙帮助流浪未成年人汤氏三姐弟回家团圆。2016年8月9日,三姐弟辗转来到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由于家庭背景复杂、经历坎坷,汤氏三姐弟起初不适应中心生活,情绪控制能力差,防备心理强,不愿意与他人沟通。该中心一边通过各种方法为孩子们寻亲,一边积极开展“亲情式救助”“类学校”教育,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让他们在中心重获了家的温暖。

  “有好多蛛丝马迹是平时你跟他们唠嗑、玩游戏时获取的。”周广龙说,经过一年多相处,他逐渐得到了孩子们的信任,三姐弟开始打开心扉。通过综合分析地名、人名、口音等关键信息,周广龙锁定了孩子们的家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在多次与当地救助站及派出所沟通后,最终确定了他们的身份和住址。在经过长时间与当地部门和孩子们的姑姑沟通后,确保孩子们能够真正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周广龙才安心把孩子们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