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流量创新 运营商借力4G脱胎“哑管道”
南方网讯 (记者/黄艾明)微信上又可以抢红包了。
但这次的红包是“流量红包”。广东移动继6月底与微信合作后,在8月4日再次推出升级版流量红包,用户不仅可以低价购买小额流量包,还可以免费抽取流量红包并向朋友圈、群组和好友派发。
广东省作为中国移动的“改革实验田”,多次以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方式试探市场。事实上,近年来三家运营商在面对OTT服务商的冲击下,均有采取合作的态度“拥抱”互联网,尤其在流量的玩法上花了不少心思,可见流量经营已成为电信运营商的重头戏。
流量消费已赶超语音消费
工信部发布了 2014 年6 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显示,2014年1-6 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67亿G,这个数字已超过 2013前8个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总和;同比增长52.1%,是移动话音通话量增速的25倍。
4G商用半年后,移动数据流量使用持续爆发式增长。毋庸置疑,流量经营成为了运营商争夺新增利润的重头戏。
用户可灵活使用流量
流量既是刚需,那么满足用户需求无形中成为衡量运营商是否“体恤民情”的标准。“流量能够灵活支配”一直最被期待的服务,消费者也呼吁“我的流量我做主”。
一位接近运营商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运营商在流量经营策略上也已有所倾斜。一方面,运营商意识到移动数据流量是整体业务增收的部分。爱立信不久前发布的《移动通讯市场》报告指出,2013年至2019年,移动数据流量将增加10倍左右,其主要驱动因素是智能手机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运营商亦希望借助多种流量创新举措,作为其自身改革的试水。
一边是消费者的需求拉动,一边是运营商的内在发展驱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运营商的流量经营呈现出各种新玩法。
南方网记者从广东移动了解到,该公司让流量使用更灵活,已分别推出三档4G 流量季度包和三档4G流量半年包,用户最多可180元包半年工3000M的流量。广东移动的“三板斧”:“流量灵活帐期”、“流量转赠和共享”以及“微信流量红包”,则进一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业内人士认为,广东移动的做法颇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化味道,这种“1+1大于2”的流量经营模式不失为运营商服务转型的重要方向。
运营商谋求“去管道化”
据市场研究公司美国市场研究公司沙玛咨询 (Chetan Sharma Consulting) 的报告,美国运营商2013年第四季度的移动数据收入首次超过语音通话收入,并在运营商的总营收中占比超过 50%。此现象对于中国通信行业发展有所启示,移动数据业务超越传统语音业务的趋势日渐显现,甚至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与OTT服务商之间更愿意选择以合作共赢的方式消除竞争堡垒。
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运营商AT&T宣布推出的“Sponsored Data”业务,即采用“后向付费”模式,让OTT服务商为用户“赞助数据流量”,用户在使用特定OTT业务的时候,流量费由赞助企业支付。此举可以为OTT服务商吸收更多的用户,同时为电信运营商带来直接的收入,被不少业内人士看作是“共赢”的措施。
国内运营商之中也不乏这方面的尝试,网易与中国电信的即时通信软件易信,阿里巴巴旗下的来往,中国联通的微信沃卡,中国移动的流量800业务等,均采用类似“Sponsored Data”的模式为用户的流量费买单,同时也创新推出“流量包”,向用户出售按月打包流量的服务,这种服务在音乐流媒体、视频应用中最为常见。
此前,美国运营商Verizon也推出了一项名为Share Everything Plans(数据分享计划)的业务,用户可以在手机、平板等设备间分享同一个数据业务流量计划。由此可见,为了顺应4G网络发展的趋势,国外运营商为了在创新模式上花了不少功夫,以优化用户体验。
4G网络的普及是一个契机,有助于运营商在转型之路上走得更远。在面对OTT服务商的挑战时,各种创新思维会影响电信运营商原有的运作模式。
流量经营需要以智能管道为基础,电信运营商通过对用户习惯的分析,进而优化原有的产品模式及商业模式;另一方面,电信运营也要更加注重内容和应用服务的发展,使互联网的优势内化到电信运营商之中,才能避免沦为哑管道。
本文为南方网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