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晓梅、吴伟萍、张拴虎: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国家经贸合作的新内涵与新模式
海丝心语唱响了“一带一路”的最强音。近日,由中央网信办和广东省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海丝心语”广东行在潮州正式启动,成为展示我省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亮点和成效的重要平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推动我国与东盟以及中东、北非国家经贸深度合作的新型纽带。新常态赋予了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内涵,与古代相比从单纯的航海联系到立体的互联互通,从农商贸易到全面的产业链对接,从资源争夺到生态共建,从华人输出到华人文化圈的构建,从政治炫耀到合作开发,具有全方位合作,双向对接,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内容、新特点和新空间。经贸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内容,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结构互补性很强,经贸互利合作潜力巨大,开展投资和贸易领域的广泛合作,进而带动海洋经济相关领域及产业的深度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我们要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赋予经贸合作新的内涵,构建与海上丝路重要国家之间的全新经贸协作关系和合作机制,重构面向东南亚乃至国际市场的产业国际竞争优势。
一、经贸合作的战略取向: 共促转型、共育产业、共拓市场、共赢发展
要将我国的转型升级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转型升级相融合,实现双向对接,全面整合,主动参与新一轮发展周期的国际产业链重构,加强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的产业链链际合作,共同培育新兴产业,以核心价值环节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联手开拓亚太乃至全球市场,重构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经济命运共同体。
二、拓展经贸合作新的内涵: 四大创新
创新一:转型升级与产业链全面融合创新。从初期的一般贸易转变为从产业链协调机制切入,从整体产业链角度合理布局产业环节。以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重点,鼓励制造企业采取“核心零部件+出口组装厂”模式,将下游组装与营销布局在海上丝路国家,以投资带动零配件、成套设备的出口,拓展制造业的国际空间。携手香港、新加坡等地共同拓展服务业,推动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商贸等建立覆盖沿线国家的市场网络,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利用新马泰等国在机电设备、汽车、石化等行业相对富余的资金、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园区发展经验,在更高层次上“引进来”。
创新二:协同研发与新业态共育创新。改变过去基于生产环节配套的垂直分工模式,推动面向产业对接的研发合作及新兴业态的共同培育。主动纳入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体系,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农业、生物科技等重点领域,搭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打造海上丝路创新创业中心。加强与新加坡、印度等国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与健康等新兴产业的互补合作,联手切入全球产业链高端。
创新三:环南海经济圈与海洋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创新。突破资源争采的传统思路,以环南海经济合作圈为突破口,形成全新的海洋经济合作开发格局。在东盟“10+1”框架下,与南海周边国家(地区)共同打造“南海海洋产业国际集聚区”,共建海陆基对接和跨区域合作的海洋现代产业体系。与新加坡港、巴生港、雅加达港和迪拜港等共同构建区域港口服务网,联手打造港口物流大通道和自由贸易园(港)区。
创新四:国际国内市场双向拓展创新。突破以往通过贸易互通有无的局限,充分利用产业优势互补,携手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共同提升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我国产业西进、扩大内需的优惠政策,依托沿线国家的优势产业如农、海产品生产加工等,联手建立内销市场网络。与沿线国家合作双赢中共同开发亚太市场,联手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竞争高地,成为亚太地区优质产业资源的配置者。
三、经贸合作的六大新模式
模式一:非均衡节点式梯级合作模式。根据沿线国家不平衡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征,采取非均衡、节点式的梯级合作模式,最终通过节点连接形成与海上丝路各国经贸合作多样化网络。以东盟为核心区,积极参与新加坡“智慧国”平台、马来西亚“六大发展走廊”、印尼“六大经济走廊”等项目,以境外经贸合作区(园)为载体,推动产业集群式“走出去”。以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南亚4国为重点投资工业园区,推动IT、轻工、工程承包合作。以迪拜、多哈、利雅得为中心,与中东国家合作打造“多边贸易与投资拓展区”。以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沿岸国家为重点,与非洲国家合作建立境外合作工业园,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区”。
模式二:近地经贸合作模式。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加强粤港澳、“两广”粤港澳在港口物流、海岛开发、海洋旅游、海洋新兴产业的近地产业合作,通过打通内外部通道、珠三角的功能辐射和产业转移,把珠三角、港澳、“海上丝绸之路”、东盟等连接在一起,拓展产业发展腹地。
模式三:跨境飞地型园区点对点合作模式。探索我国与海上丝路的主要节点国家和港口城市互设“海丝产业园”模式,搭建产业经济合作平台,打造“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示范区”。
模式四:“网上自由贸易区”创新合作模式。用新兴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构建“网上自由贸易区”,率先形成海上丝路沿线区域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通过电子结算方式促进商品、生产要素等自由流动。
模式五:沿线港口与城市联盟合作模式。整合沿线港口资源,以国际海运航线为纽带,主要港口互签航运合作协议,串接起沿线国家港口(城市)、物流园区、加工贸易区,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联盟”,共同打造海上经济大通道和商贸物流大通道。
模式六:新侨区合作平台模式。发挥华侨华商“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搭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广东-华商经济合作平台”,在推动华侨经济与文化发展、海峡两岸与港澳合作、营商环境与商事规则等方面先行先试。
“一带一路”既是发展机遇,也是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课题,创新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国家经贸合作的内涵与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继续深化与海上丝路国家的经贸合作,加速与沿线新兴市场形成产业链重构,在更大范围优化布局产业环节,让中国与丝路国家携手共进、合作共赢,让中国梦和世界梦有机融合、交相辉映。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向晓梅所长、研究员;吴伟萍副所长、研究员;张拴虎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