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左晓安:广东“海上丝路”建设与粤桂琼区域合作发展的路径探究

09.09.2015  09:27

海上丝路”沿线与粤桂琼区域发展互补性很强。海上丝路建设将带给粤桂琼与海上丝绸之路各区域和国家通过产业重组和合作提升双方在相关产业生产链、价值量上的控制力。广东与“海上丝路”区域经贸合作中居于全国前列,同时粤桂琼合作不断深入发展,因而在“海上丝路”与粤桂琼合作中广东应该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广东要以政府职能、政策创新为指引,引领粤桂琼更加突出企业在区域合作中的主体作用,树立多赢思想,创新市场驱动下区域协同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模式。建议粤桂琼与海上丝路沿线区域加强开放平台合作与对接,携手建设区域产业转型与创新的市场体系,以重点合作项目带动建立粤桂琼与海上丝路沿线协同发展的机制性安排。

进入21世纪来,中国的发展视野已经由陆域的开发向海洋拓展,海洋经济发展兴起高潮。尤其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成为我国推进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个重要抓手,提供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口,也是对我国原有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促进与提升。粤桂琼三省都是濒海地区,海洋资源禀赋各异,经济发展各具特色,更关键的是,三省区都是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区域。要素禀赋、发展基础和政策引领的化学反应,必能为三地合作开拓一片新的空间。

广东在“海上丝路”与粤桂琼合作中能够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一)广东在与“海上丝路”区域经贸合作中居于全国前列

1.贸易合作扩大和深化

近年来,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和各国的贸易合作快速发展。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区域和国家中与广东经贸关系发展最快,规模增长最迅速,领域拓展最全面的区域。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广东东盟经贸活动的推动者向各族裔扩散,领域拓宽,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以来,双边经贸合作明显加速。自2004年12月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签署以来,广东东盟双边贸易额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由2005年的369.01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022.21亿美元,8年增加1.77倍。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广东对东盟外贸在2009年、2012年负增长7.9和0.8个百分点,其他年份广东对东盟外贸增长率基本与全国保持一致,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率都在10%以上。2013年,东盟一举成为广东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占同期广东进出口总值的9.36%。

广东与中东北非、南亚等区域和国家的双边贸易额也增加较快。广东与中东17国贸易往来快速发展。2005年,双边贸易额127.43亿美元,2013年增加到400.51亿美元。其中,广东对中东17国出口由2005年的59.87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36.67亿美元,占广东出口份额由占广东出口份额由2.5%增加到3.7%。广东自中东17国进口由2005年的67.56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64.05亿美元,占广东进口份额3.6%左右。与非洲贸易也发展较快。2000年,双边贸易额55.92亿美元,2013年增加到447.94亿美元。13年期间增长超过8倍。其中,广东对非洲出口由2000年的9.7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56.67亿美元,占广东出口份额由占广东出口份额由1.1%增加到2.5%。广东自非洲进口由2000年的7.61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91.27亿美元,翻了38.27倍,占广东进口份额由1%增加到6.4%。广东与南亚的贸易合作也保持发展,双边贸易额由2005年的27.33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93.7亿美元,占中国与南亚进出口总值六分之一,8年翻了7倍多。

2.相互投资持续增长

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各区域和国家间双边投资发展呈加速趋势。1979年至2013年,东盟创始6国(ASEAN-6)对广东实际投资118.67亿美元。截至2013年底,广东共引进东盟直接投资项目4726个,累计利用外资金额178.3亿美元,占全省的3.6%,实际外资金额119亿美元占全省的3.7%。另一方面,截至2013年1季度,广东省已经在东盟直接投资20亿美元,设立了近300家企业。到2013年底,累计在东盟投资设立企业334家。广东省内知名企业如美的、格力、TCL、华为等在东盟投资不断增加,布局不断扩大。受国家政策的引导,近10年来,中国和广东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呈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对非洲的投资项目很大部分分布在北部非洲的埃及和苏丹。中国和广东企业对西亚国家的直接投资起步较晚,规模也不大。进入21世纪,广东企业对印度、巴基斯坦等投资呈现加速状态,但规模仍然较小。

海上丝绸之路其他区域和国家对广东也保持了一定投资规模。1979至2013年,阿联酋累积对广东投资2.24亿元;印度1979至2013年累积对华投资4562万美元;非洲1979至2013年累积对广东投资19.8亿美元,其中2013年对广东投资1.95亿美元。

其他领域合作也不断深化。东盟、中东等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是广东承包工程的主要国家和地区,而中东、新加坡等是广东劳务输出的主要目的地。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各国旅游合作日益紧密,海上丝绸之路各国和地区正成为广东旅游发展的重点地区。文化合作不断推进。

(二)粤桂琼合作不断深入发展

泛珠区域合作启动以来,粤桂琼合作领域在逐渐扩展,层次在持续加深。例如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方面,广东华建企业集团规划投资38亿元在南宁打造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区物流项目。2010年8月,两广在出席第六届泛珠大会时签署了《关于建立桂粤更紧密合作关系的框架协议》,共同深入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共同开发建设北部湾经济区,打造面向东盟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海南获批准建设国际旅游岛后,泛珠各方迅速参与到该项目的合作开发中来。海南与广东在加快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建设琼粤水陆联运售票中心等方面签署了备忘录,共同把海南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融入全国的大公路网、大铁路网。

粤桂琼在“泛珠”合作提出开放市场、打破贸易壁垒目标以来,以泛珠合作框架为支撑,与各成员密切合作,在实际经济合作中取消了数十项与统一市场相违背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合作内容已从初期的经贸合作、项目合作向有规划、有组织地向社会各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的纵深式合作发展。

合作视野从前期主要以选择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部分为主参与合作,转向重点选择有共赢利益的切入点来深化合作,这就意味着开始形成区域优势整合意识。但通过资源要素的优化重组促进国际化经营的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粤桂琼企业合作开发东盟市场、海上丝路沿线市场以及粤桂琼企业与海上丝路沿线区域企业间的合作潜力还有待挖掘。

广东能够促进“海上丝路”与粤桂琼区域合作互补协调发展

(一)“海上丝路”沿线与粤桂琼区域发展中的互补性很强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已经发生变化,虽然纺织业仍保持较强竞争优势,但竞争力在下降。机电产品已经进入1.25-2.5的强竞争优势区间。2000年,广东外贸出口中机电产品占外贸总额54.37%,201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7.84%。2012年广东农产品进口138.21亿美元,是其出口的1.84倍。动植物油脂及腊进口15.43亿美元,是出口的10.43倍。而东盟2011年外贸出口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矿物燃料、矿物腊、矿物油及产品、沥青821.08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25.1%。动植物油脂及制品、已加工可使用油脂、动植物腊70.41亿美元,占外贸出口2.1%,排在出口总额的第8位。中东北非、南亚、与广东双边贸易产品结构与广东东盟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相识,双方产业互补性很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而广东正在推动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重组重构之中。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各区域和国家的产业结构,其中既有新加坡这样产业层次发展较高的国家,也有印度、马来西亚和泰国这样发展层次和广东接近的国家,还有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东非这样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将为粤桂琼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各领域合作带来大量机会,打开巨大空间。粤桂琼与海上丝绸之路各区域和国家既存在高端产业要素重组、优化布局的空间,又存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力密集型低端产业通过产业转移、提升专业化合作水平提升竞争力的巨大机遇。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带给粤桂琼与海上丝绸之路各区域和国家通过产业重组和合作提升双方在相关产业生产链、价值量上的控制力。

(二)存在一些待突破的问题

主要包括粤桂琼之间以及粤桂琼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之间两个层次的问题。

1.粤桂琼之间的问题

行政壁垒依然存在,导致统一的市场体系被行政区划所割裂,造成产业结构趋同和资源浪费。地方本位主义影响区域产业合作共赢。尽管各地都认识到一体化将会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但面对在短期内实现经济一体化需要各方支付一定成本如放弃一些本地产业等现实时,又倾向于地方利益,祭起地区封锁和经济割据大旗,对本地区资源及市场要素自由流动进行限制。三地都重视发展港口航运物流业,航线布局重叠必须统筹建设。在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的地方冲动下,不顾资源禀赋方面的比较优势,蜂拥而入相同产业,采取低端要素价格竞争、地方市场保驾护航的老套路,在项目招商引资上展开竞争。

企业间合作机制滞后制约其市场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按照区域合作的规律,早期需要政府搭建合作平台和框架,中后期则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区域经济合作具体还要通过企业合作来完成。目前粤桂琼合作机制主要是在政府合作层面建构,市场导向的企业间合作机制相对滞后。粤桂琼区域经济合作深化有赖于加快市场机制的建设和企业合作机制的创新。

2.粤桂琼与海上丝路沿线区域开展合作存在的问题

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交杂,产生所谓“意大利面条碗”现象阻滞合作。粤桂琼和海上丝路沿线区域都分别处于各个不同层级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之中。如粤港澳、东盟有相对比较成熟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香港也正与东盟在谈判自贸区合作。在更广泛的层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都在往前推进。各种层级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包含的成员不同,合作的重点领域不同,便利化的优惠政策措施也有差别,每个层级合作的合作机制与组织架构很多情况下也不一致,相互交织,形成经贸合作中的所谓“面条碗”现象,也是导致企业无所适从,放弃某些优惠安排的原因。如果缺乏协调和统筹,各层次合作安排之间将出现耗散效应而不是协同效应。

合作的基本思路与重点领域

(一)思路

广东要发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推进粤桂琼区域合作协同发展的龙头作用,勇于承担自身在国家发展中的历史责任,谋划未来在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中的增长新动力。广东要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的精神为指导,以政府职能、政策创新为指引,引领粤桂琼更加突出企业在区域合作中的主体作用。

粤桂琼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推进合作中一定要树立多赢思想,任何合作举措、合作项目的开展,都要考虑到各方的顾虑和弱点,在协调中实现协同发展。企业主导、市场配置资源是为了保证双方协同发展过程中,真正是资源优化组合下的企业行为,避免行政主导下的资源扭曲、浪费和非经济考量的“包办”工程,政府做好前期对话、沟通、信息服务和后期项目公共服务就好了。粤桂琼宝贵华侨华人资源是连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合作的独特桥梁,也是两者的独特优势,可以如改革开放初期那样再次在合作中扮演加速器作用。以重点项目为核心启动合作,既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区域合作发展规律,也能够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具体的经验为机制化合作铺路。

创新市场驱动下区域协同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模式。粤桂琼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大多数成员都面临经济转型的需求和任务。但粤桂琼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产业合作,现在基本遵循传统的加强产业垂直分工模式。实际上,粤桂琼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内相对落后地区,既有通过引进和发展相对先进产业实现经济转型的需要,也在人力资源、科研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实力。如果整合资源和基础,加强产业内水平分工,是可以做到通过新型产业分工合作模式做到推进区域协同转型升级的。关键是要营造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区域整体环境,打破资源配置的政策和环境障碍。

(二)重点领域

结合粤桂琼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各自的优势和当前相关各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认为双方应该着力于四方面合作。在金融领域,可以探索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扩大贸易结算试点,也可以合作探索香港、新加坡、深圳、广州等金融服务业发达城市的适当分工,开发区域性人民币投融资产品和专业金融市场等。在服务业领域,重点可以放在香港、新加坡高端服务业适当专业化分工以及香港、新加坡服务业部分环节向广东、海上丝路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和扩大发展。在制造业重组与专业化分工领域,通过制造业的布局重组、提升生产环节专业化水平,广东应该考虑在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领域将部分环节进一步转移到广西、海南、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地,处于制造业相对高端领域的新加坡等国家则可以通过把高端制造业部分环节、产能向粤桂琼转移获得更大产业空间。在海洋经济合作领域,通过组合粤港澳与海上丝路沿线区域在海洋服务业、海洋装备产业、海洋科研能力、海洋资源的优势,加速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

政策建议

1.加强政府间政策协调,粤桂琼各开放平台合作与对接,培植区域开放体制新优势

粤桂琼各级政府需要继续加强政策、规章制度的协调,逐渐消除差异,形成较一致的区域政策环境和法制法规环境。积极推进产业融合机制(包括共推区域性产业准入机制、组织协调机制、企业主体机制和中介服务机制)的建立。协调合作形成区域性对外开放体制优势。加强粤港澳合作、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北部湾经济区等对外开放窗口和平台在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交流,相互借鉴,促进各开放平台政策协调、协同招商引资、信息共享与产业链整合,共同做大,为国家探索不同开放区合作发展的经验。探索整合利用粤港澳合作积累的产业、渠道、平台等资源,加强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引导区域内外资源和企业参与西江珠江经济带建设。

2.携手建设区域产业转型与创新的市场体系

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同步转型升级。广东需要承担起在粤桂琼产业转型和产业创新中的中枢作用,通过区域内产业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两条主线,实现区域产业同步转型升级。一方面,鼓励广东传统制造业企业在区域内布局和配置资源,通过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同时,开放和重点引进港澳、新加坡等地区服务业投资,发展广东现代服务业,为海上丝路沿线区域提供融资、物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合作。一方面,结合新加坡、港澳优势,共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高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也要携手海上丝路其他地区,精选特色产业领域,通过人才、产业链的优化配置,实现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共同发展。

3.建立粤桂琼与海上丝路沿线协同发展的机制性安排

可以考虑以粤桂琼已有合作机制为依托,适当放大合作机制范围,逐步建立粤桂琼与海上丝路行政部门协调对接机制,承担协商合作领域、建构合作机制等功能,并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为企业做好去“意大利面条碗”现象的审批与监管等工作。

4.确立一批重点合作项目

可以根据粤桂琼与海上丝路对接合作的主要领域,协调、确定若干重点项目,以此为核心,带动和辐射整个区域合作。比如,以粤港澳、东盟金融机构为主体,在海上丝路沿线区域建设若干人民币资产开发和经营项目,重点合作建设若干制造业重组和转移项目等。粤桂琼应该去联合争取亚投行前期项目布局。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海共同开发是需要考虑的重点合作项目,意义超出经济层面,为中国与东盟某些国家化矛盾为机遇、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探出新路。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