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油路的最美护守者(组图)

19.06.2015  14:39
——记广东公安边防总队惠州边防检查站官兵

广东公安边防总队惠州边防检查站任务区覆盖惠州海防一线,共有20个码头53个泊位,平均每2.3天要检查和监护一艘外轮,其中95%的外轮来自韩国、菲律宾、印度等亚洲国家。

6月16日上午,记者探访素有“南中国海上油路的最美守护者”之称的惠州边防检查站官兵,随该站执勤业务二科官兵乘坐快艇来到了位于海上的马鞭洲离岛码头,对停泊在此的油轮爱琴海号进行履职检查、贴心服务。

边检官兵向船员了解停泊情况

登轮查验,无惧风浪

大亚湾海域天气变化快。刚上船时,烈日当空,晒得人睁不开眼;船开至半程,竟突然袭来一阵大雨,船变得十分颠簸。

首次出海执行监护任务的二年兵茆海脸色铁青地趴在前排座椅上,十分难受。

惠州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副科长谭运发说:“这种风浪不算啥,吐习惯了就好了。

说起海上的天气,谭运发有自己的感触:“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台风过后登轮,海上暗涌很多,快艇在海上飘得就像一片树叶。到了岸边,我们6个人扒着船舷就开始吐。还有一次,船开出一半,海上突然起了大雾,能见度为零,师傅凭经验摸索着前进,却怎么都找不到地方,好像电影《寂静岭》一样,我们都挺害怕的,后来只能关了引擎等雾散去,才发现船已经偏离原航道45度了。

为什么不能等天气好了再登轮?据谭运发介绍,由于油轮停泊卸油成本昂贵,每停泊一日就需支付不菲的停泊金。为了尽快帮油轮办理好通关手续,节省船方运营成本,提升码头吞吐量,只要气象条件允许,只要能确保安全,他们都会第一时间登船做好出入境查验手续。“现在不是提倡不要浪费嘛!我们辛苦一下,就能帮船方节约一点资金,我们觉得值。”谭运发如是说。

据悉,惠州边防检查站建站22年以来,连续22年零投诉、零事故,受到企业及外轮的高度好评,收到锦旗数百面、感谢信50多封。

两名检查员正在巡逻

严守国门,不留死角

这么大的船,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在登船的舷梯上,茆海眉宇间掩盖不住兴奋的神情。然而,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甲板巡查和船体例行检查后,茆海的兴奋感被疲劳所取代。

在大副Konstantinos的热情陪同下,记者跟随监护组官兵对爱琴海号进行了例行船体检查。在进入机舱前,记者和监护组官兵们被要求带上耳塞。据轮机长Markos介绍,机舱噪音极大,若不带耳塞进入,可能对听力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机舱内,气浪灼热,机器轰鸣。在不到5分钟的检查结束后,记者和监护组的官兵已经浑身湿透。“我的袜子好像也湿了,真跟洗了个澡一样。”茆海憨厚地笑着说。“还想再来一次吗?”一旁的带队干部许凯博打趣道。“不想,但是,下次来,我还会下,这就是我的工作。”茆海答道。

记者了解到,爱琴海号油轮满载吨位61303吨,仅略低于61390吨的航母辽宁舰。其甲板面积有近3个足球场大,共有房间、舱室50余间,一次例行检查的时间约需一个小时。

据边检官兵介绍,他们检查过最大的油轮近30万吨,走一遍能跑断腿。为了守好国门,无论多大的船,惠州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都会组织进行船体检查。大船大查、小船小查,信誉好的船例行查、重点船舶严格查,做到不漏一船,不留死角。“既然是国门,就要守好它。”这是每一个边检官兵的心声。

在休息区,证件检查组的两名检查员正在对船员进行人证对照。船上的希腊籍、菲律宾籍船员已经和检查员们非常熟悉了。据船长Emmanouil介绍,他每次来中国都能见到这几个边检警官。“他们态度好、英语棒,查验速度也快。”他说。

检查结束后,Emmanouil和谭运发比起了飞镖。“每次来,我们都比。我经常练,他现在比不过我了。”Emmanouil自豪地说。

检查员邵成君告诉记者,像爱琴海号这样的油轮,从波斯湾到大亚湾,航程约需一个半月,茫茫大海、缺少娱乐设施,船员都会比较辛苦、压抑。因此,每次登船前,惠州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的领导都会嘱咐检查员们笑容多一点,动作快一点,不给船方、船员添麻烦。遇到突发疾病或者有紧急事件的,哪怕是在深夜,只要一个电话,边检官兵都会敞开“绿色通道”,为其提前办理入境手续。码头过往船只的每一个船员,都真心把边检官兵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服务和管控,是我们工作的两大重点。我们的宗旨就是要为大亚湾石化区的正常运营做好保障,为南中国海上油路保好驾护好航。”惠州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科长黄璨表示。

为海上油路保驾护航,每一次执勤都警容严整

MERS当前笑容依旧

5月28日,韩国一例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香港从惠州入境,这是全国首例疑似病例接触者入境,全国进入MERS防范状态。

MERS,如果不能避免,如何面对?

让我上!”这是惠州边防检查站每一名官兵的应对姿态。一如H7N9。2013年5月,官兵们曾在这里遇到一起H7N9疑似病例,幸好,5名监护官兵被隔离一周后,安全脱险。

MERS,这是每名官兵和每名船员心里不能回避的词,但大家都没主动提。每名官兵上船前,边检站都要提醒大家,不许在船员面前提MERS,因为这样不礼貌。

但每名远道而来的外国船员其实都懂,MERS就像一个心结,远在异国他乡,谁不怕遭人冷眼?

在核对船员资料时,爱琴海号轮机长Markos递过一沓证件后,用低沉而无奈的声音告诉翻译人员:“告诉他们,我们是从印度来的,但我们没有(感染)MERS!

翻译完毕,官兵们不约而同地笑了,笑得那么爽朗,让Markos感到极为意外。带队的谭运发随即上前与他握手、拥抱,笑着说:“你真幽默!

Markos扬起头,眉头随即舒展开来,笑开了怀。Markos一边向官兵们竖起大拇指,一边向记者介绍:“MERS病毒出现后,我和船员们去了不少国家。但中国的服务和检查态度和以前相比没有丝毫改变,检查起来细致认真,笑起来像亲人一样亲近,(我)从这里看到,中国是一个强大而自信的国家。

这是国门,就算真有MERS病毒,我们应该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人,这是监护官兵的职责。”老兵王得久坚定地说。

(来源:南方法治报 记者:胡钟雄 通讯员:廖键 陈风 编辑: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