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那边,有更美的张槎

22.05.2014  15:06
———也谈“海口站”改为“张槎站” 摘要:近日读南都佛山读本的“茶楼”,一篇《“海口站”改为“张槎站”值得商榷》的文章,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文章从一个张槎本地人的视角出发,从历史沿革、政策法规等维度对地铁2号线“海口站”改为“张槎站”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列举了广州相关例子作为佐证。

        老茶客

        (观点交锋)

        近日读南都佛山读本的“茶楼”,一篇《“海口站”改为“张槎站”值得商榷》的文章,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文章从一个张槎本地人的视角出发,从历史沿革、政策法规等维度对地铁2号线“海口站”改为“张槎站”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列举了广州相关例子作为佐证。该站点是否应该改名,我想应该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想从一个新张槎人的角度谈谈看法。

        翻开历史,佛山的城市中心一直在南移,民众心中佛山两字,代表的地理维度也从汾江河迁移到升平路,再到祖庙商圈、季华路。由此可见,在人们潜意识里,一个行政地名,总是和经济社会及城市面貌发展最好的区域如影随形。比如提到上海,脑海里会是高富帅的浦东;提到广州,眼里会浮现白富美的珠江新城。那么,现在哪个片区最能代表张槎形象和张槎发展呢?毫无疑问是海口以西的智慧新城片区。优美的人居环境、高端的城市形态、众多的企业总部,良好的产业基础、便利的交通网络,构筑起了产业、城市、人居融合发展的典范,对整个张槎,应该说都有示范效应。反观原张槎村一带,无论哪一方面,已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张槎经济中心已明显向西南移动。张槎不只是张槎村,张槎也不只是大榕树下断头的路网。将张槎二字,放在代表张槎发展方向的智慧新城片区,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理解了以上这一点,就不难明白,在法理上,“张槎站”也是名正言顺的,处于张槎经济核心地带的轨道站,完全能够支撑起“张槎站”这一名号。这也是“张槎站”和文中广州两个站最大的不同。“张槎站”将引领的不仅仅是交通方式的升级,还将带动周边经济和城市形态的升级,乃至区域经济重心的迁移。同时,据笔者所知,广佛环线在该处与地铁2号线交会且站点互通,作为该项目在禅城区的唯一站点,早前相关部门已将之命名为“张槎站”。为方便城际铁路旅客和城市地铁旅客出行方便,统一两个站点的名称也是理所当然的。

        总之,每一次交通方式的改变,都会带来城市经济中心的变迁,跳出交通功能看城市轨道建设,也许我们能发现更美的内涵。我们有理由相信,地铁2号线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是出行方式的改变,我们唯有期待!从现在起,请将目光西移,海口那边,有“张槎站”,也有更美的张槎。(请作者速通过邮箱与编辑联系,以便开稿费。)

        (岩上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