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29.02.2016  19:20

79岁的刘姨(化名)被医生诊断患上了肺癌,已经出现大范围转移,然而,家人一心想为她延长寿命,仍四处奔波张罗想让刘姨出国治疗“搏一搏”,最终被医生拦了下来。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正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海外医疗”这个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然而,海外医疗到底优势在何处,局限又在何处,很多人并不清楚,不少患者和家属在面对生命逝去的恐惧中,盲目地想“孤注一掷”。

盲目的海外就医者

把刘姨拦下来的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放疗科主任张秀萍。曾在法国一所大学学习放疗肿瘤专业并取得博士学位的她,如今几乎成为亲戚朋友们的“免费出国中介”。不少病患转辗找到她,希望通过她联系上法国的医院去接受癌症治疗。“去年就帮20多个人联系了,但最终成行的只有两三个。这其中有很多是盲目想去海外医疗的患者。

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一项最新的研究报告估计,中国去年一年新增的癌症病例约430万,癌症死亡病例超过280万。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平均确诊近1.2万例新的癌症病例,每天平均超过7500人因癌症而死亡。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癌症五年生存率仅为30%多,不及美国的一半,而有数据显示,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癌症五年生存率甚至达到80%。如此一来,便不难理解,为何众多癌症患者将希望寄托在海外就医上,不惜倾家荡产,希望能救回一命。

40多岁的金云(化名)在广州一家大公司任职高层,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被诊断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腹部肿瘤,医生判断她的生存期限只有两年多。在接受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手术后,不服输的金云,在病友的介绍下,通过私人关系联系上美国一所大学附属医院,准备接受一种新药的临床试验,当“小白鼠”搏一搏。但在长途跋涉了十几个小时飞到美国,接受体检后,最终却因不符合临床入组条件,空手而归。回到国内,身心疲惫的金云病情迅速恶化,不得不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不久后便撒手人寰。“美国之行对她的打击非常大。”金云的好友说。

像金云这样孤注一掷的患者不在少数。北京盛诺一家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从2011年成立,至今已为超过千名患者实现海外就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蔡强告诉记者,国外的临床试验有很严格的入组标准,并非所有病人都适合入组;其次,临床试验有对照组,患者也可能用的是对照组的药;第三,试药虽然免费,但其他医疗仍需要付费。“像金云这种情况,我们不会建议她出国,如果能先联系到对方医院的医生,做一个远程会诊,或许可以避免白跑一趟的局面。

奇迹”发生只是个例

高质量的欧美医疗服务和极具特色的中南亚旅游国家医疗项目对国内患者有巨大吸引力,有数据显示,国人癌症患者海外就医的平均费用为15万美金(约100万人民币),尽管昂贵,出国就医的人数有增无减。很多人抱着一线希望,宁愿花费巨资去海外求医。奇迹确实发生过,但毕竟是个案。

1 2 3 ...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