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土地“大审计”能“审”出多少问题

17.08.2014  09:31
首次对全国土地财政“家底”的大审计将于本周开始,两个月后,审计报告将披露各地土地领域的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比如说土地出让金收支,2010年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11个市的674.81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不规范,未按规定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占征收总额的20.1%。

  首次对全国土地财政“家底”的大审计将于本周开始,两个月后,审计报告将披露各地土地领域的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专项审计由国务院牵头,审计范围一直下到县级,主要针对2008年至2013年五年内的土地出让金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情况进行审计,所涉机关包括财政、国土资源、住建、发改委、林业、农业等在内的多个系统。(8月16日《经济观察报》)

  这次审计被称为“大审计”,笔者理解应该有三层意思:一是这次专项审计由国务院牵头,表明要彻底查清土地账本;二是这次是全国范围内的审计。2007年只审计过部分省市;三是这次审计重点比以前更宽泛。以前主要审计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可以说,这是一次针对土地财政比较彻底的、范围最大的审计。不过,此次“大审计”能“”出多少问题,还是一个未知数。

  从过去的情况来看,涉及土地的问题数不胜数。比如说土地出让金收支,2010年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11个市的674.81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不规范,未按规定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占征收总额的20.1%。如今,仍存在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欠征土地出让金、挪用土地出让金等情况。例如,国土部披露,2013年全国46个城市共欠缴土地出让金492亿元。

  再比如说土地征收。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今年7月初表示,当前国土资源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因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等引发的信访问题居高不下。从相关报道来看,暴力征收事件不断。而且,基层干部贪污、合伙骗取土地补偿款的案件在增多。总之,涉及土地的问题很多。按理说,这次“大审计”应该能“”出很多问题,但是,某些问题却不一定能“”出来。

  关注审计新闻的人都很清楚,每次公布审计结果的同时,就有一批官员涉嫌违法违规,要么被处分,要么被移送司法机关。毫无疑问,地方官员是不愿意被“”出问题的,所以,自查自纠就给了内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掩饰问题的机会,等到“大审计”来临时,发现问题的难度就增加了,问题自然也减少了。所以,自查自纠之后,“大审计”面临着很多考验。

  在笔者看来,鉴于地方自查自纠先行,“大审计”要想发现问题,一是对于地方政府提供的土地账本要善于发现疑点,要“深挖”;二是要与国土、信访等部门配合,因为相关部门能掌握一些线索;三是要关注媒体对于土地问题的报道,有价值的线索不少。而在审计之后,不能是简单的整改,而是要根据审计情况刮一场反腐风暴。另外,土地及土地财政的问题,说到底,需要深层次改革来解决。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