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中华亲情树”首批认养在贵州举行
民革中央一行走访考察。杨云摄
民革中央一行走访考察。杨云摄
组委会向台湾宗亲代表及国内认养人士颁发了“中华亲情树”认养证书。 杨云 摄
中新网罗甸7月14日电 (杨云 周娴)海峡两岸“中华亲情林”首批“中华亲情树”认养仪式13日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的黄花梨培植基地举行,主办方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向台湾宗亲代表及国内认养人士颁发了“中华亲情树”认养证书。
“中华亲情林”是由台湾同胞创意、海峡两岸共同发起、全球华人广泛参与的,旨在加强海内外华人骨肉联系的文化项目。“中华亲情林”由“中华亲情树”组成,是指在种植一棵树时,附上种植者的家庭史或其代表单位机构的发展史,或其所尊崇和纪念的人士、机构的事迹等,以情寓树,以树喻人。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何丕杰,民革中央副主席、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天津市委主委田惠光,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勇锋,台湾宗亲代表、台湾农业集团董事长石玉明,台湾宗亲代表、台湾社会活动家、著名台商陈祖望及国台办、民革贵州省委、民革天津市委、海峡两岸农业标准化促进会等两岸100余位代表出席了“中华亲情林”“中华亲情树”认养仪式。
据介绍,“中华亲情林”建设将生态建设与两岸同胞的亲情联结在一起,以生态建设的方式开展人文亲情活动,通过种植和保养树木,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纪念亲情的活动从传统节日向日常生活延展。
2013年12月5日,海峡两岸“中华亲情林”首批建设基地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80多个市县政府和企业提交了“中华亲情林”首批建设基地申请,北京潭柘寺、山东威海、云南昆明、山西运城、贵州罗甸、安徽刘铭传研究会6家地方或单位有幸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建设基地。
李勇锋介绍,将贵州选择为“中华亲情林”、“中华亲情树”认养仪式第一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探索“中华亲情林”建设基地工程与生态扶贫、文化扶贫结合的模式,为贵州罗甸这样的贫困县创造一种文化品牌,以此带动扶贫;二是探索一种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思路,把绿水青山做成产业,帮助贵州守住生态底线尽快发展;三是探索精神扶贫模式,凝聚中华文化,培育中华精神家园。
石玉明表示,近30年来两岸同胞互动愈加密切,台商为大陆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给台湾同胞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空间以及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实现了互惠互利共创双赢的局面。华夏子孙同宗同源,在海峡两岸经济互相交融的同时,我们也都感到振兴与发扬中华文化的时代使命。因此,两岸同胞对“中华亲情林”的建设都充满着期盼。
何丕杰强调,“中华亲情林”的建设启动是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沟通两岸同胞感情的重大举措。中华亲情不仅包括血肉亲情、乡土亲情和文化亲情,更包括两岸同胞为反对外来侵略和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所结成的事业亲情,“中华亲情林”的建设应当把事业亲情的内容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为本次活动发来贺电。
认领仪式上,来自石玉明代表近百名台湾同胞,宣布对贵州省“中华亲情林”建设基地“中华亲情树”的认养。陈祖望现场宣布义卖一套古黄花梨家具支持贵州省“中华亲情林”基地建设。何丕杰、田惠光还亲自认养了一棵作为“中华亲情树”的黄花梨。
另据主办方介绍,未来将设立“中华亲情馆”,存放种树人提供的事迹和史迹的文档和文物,并设相应的中华亲情文化景观和标志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