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湖一带要建慢行系统,游客可散步踩车坐船漫游广州“绿心”

27.08.2017  16:21

海珠湖、海珠湿地、瀛洲生态园等周边地区被称为广州中心城区的“绿心”、“南肺”,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区域,也是市民周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一区域的慢行交通系统将进行改善,未来不仅有连贯的徒步道、观光道、趣味自行车道、游船线路、电瓶车道等,还将有沿途景观设计,重要节点还有便捷多样的交通换乘。昨日,海珠湿地公园地区慢行交通系统改善规划开始招标,预算金额220万元。

构建品质化慢行系统

招标公告中提出,为了充分发挥海珠湿地公园地区的生态优势,打造具有休闲、旅游、健身等功能的高品质的城市“绿心”,特立项开展海珠湿地公园地区慢行交通系统改善规划项目,系统疏理及改善地区的慢行系统,为全区以及全市慢行交通推广建设提供示范性参考。

本次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利用海珠湿地公园地区的绿色生态优势,通过构建内部品质化、精细化的绿色休闲慢行交通系统,增强各个活动节点互动,完善外部地铁、小汽车、水巴等衔接交通体系,改善地区与绿道网的连接,发挥地区“海绵体”和景观的资源,突出景观亮点,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形成湿地公园经济圈。

湿地公园有交通集散中心

本次规划的研究范围为由新滘路、科韵路、黄埔涌、珠江、华南快速、南洲路、南洲北路、瑞宝涌围合的范围,研究范围面积约2138公顷,范围远大于海珠湿地,涵盖了海珠区东南部的大片生态用地,包括了海珠湿地、海珠湖、上涌果树公园、瀛洲生态园、土华公园以及海珠区的多个果园。

规划的工作内容由交通与景观设计两个专题组成。招标公告中要求,根据地区未来的发展目标,借鉴国内外相关湿地公园经验,结合公园发展特征,确定公园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的发展目标;结合周边道路、河涌、公园景点布局等,合理布设慢行交通通道,构建多层次、多种类——包括徒步、观光道、趣味自行车道、游船线路、电瓶车道在内的慢行交通,提出地区的慢行交通改善规划方案。

此外,还要提出海珠湿地公园地区的外部交通衔接改善规划方案,包括道路设施、公共交通、静态交通和水上交通衔接,设置截流换乘节点,完善外部衔接条件。并根据旅游交通的特征,结合公园管理模式,提出旅游高峰期和平峰时段的交通组织方案。

从休闲、交往、观光和文化等角度出发,对重要的停留空间或开敞空间——主要驿站、集散广场、公园出入口广场、交通换乘中心,如小洲村换乘中心节点、湿地公园二期南门节点、湿地交通集散中心节点、仑头驿站等,进行主题功能和景观设计,确定各个节点的主题功能和景观要求,提出设计指引,明确植物配置、铺装、雕塑、街道家具、休息座椅、指示系统等的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