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湿地发现新物种海珠珐轴甲!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何以再迎“新伙伴”?

18.02.2022  18:10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简称“海珠湿地”)再次发现昆虫新物种——“海珠珐轴甲”(Falsonnanocerus haizhuensis)。2月18日举办的2022年世界湿地日广东分会场主题活动上,海珠珐轴甲这一全球新物种正式对外发布。而就在几个月前,海珠湿地还发现了昆虫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

通常情况下,新物种多被发现在人迹罕至的野外。然而此次新物种的发现地是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总面积约1100公顷的海珠湿地,是中国超大城市中心规模最大的城央湿地。在城市中心发现新物种并不多见,连续两次更为罕见。

海珠珐轴甲长什么样?海珠湿地何以几个月内连续发现新物种?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新物种海珠珐轴甲。海珠湿地供图

如何发现“海珠珐轴甲”?

海珠珐轴甲隶属于珐轴甲(Falsonnanocerus)属,极少被人类采集或观察到。”海珠湿地自然学校自然导师朱江是新物种的发现者,他表示海珠珐轴甲是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园区内日常监测过程中发现,同事陈文婷在园区布置的飞行阻拦器中收集到昆虫样本,他发现看似平平无奇的昆虫并不常见。

向权威专家求证,甚至借阅各国邮寄来的样本、资料后,朱江得知这可能是极少见的珐轴甲属,当时“Falsonnanocerus”甚至还没有中文翻译名。朱江介绍,珐轴甲属体色常较深,为拟步甲科、窄甲亚科、轴甲族的小型昆虫。体长往往低于1cm,习性成谜,极少被人类采集或观察到,首次发现于非洲,但其主要分布在南亚及东南亚。该属包含13个已知物种,加上新种海珠珐轴甲共达14种。

朱江在收集昆虫样本。

在海珠珐轴甲被首次采集到后,朱江和同事又进行了长达近20天的高强度观察,但再无收集到海珠珐轴甲,只能在唯一收集到的雌性标本上进行研究,排除了13个已知珐轴甲属物种后,确定其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昆虫新物种。最终,相关研究成果于2012年12月在国际学术期刊《Biodiversity Data Jounral》上发表。

新物种为何命名为海珠珐轴甲?朱江解释说,新物种命名一般是纪念发现者、体现物种特征或纪念发现地点,而海珠珐轴甲在海珠湿地发现,此外珐轴除了是“Falsonnanocerus”的谐音,也因为该昆虫外壳的色彩、光泽形似珐琅制品,所以最终命名为海珠珐轴甲。

发现昆虫新物种是意外收获。”朱江表示,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所以发现昆虫新种并不算罕见,此前他也参与发现过昆虫新种。但在人口密度高、人为干扰大的城央湿地发现昆虫新种还是让人惊喜。他表示,目前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占据4000平方米,记录的昆虫物种就超150种。随着海珠珐轴甲的发现,整个海珠湿地的昆虫物种达536种。

为何又是海珠湿地?

这不是海珠湿地第一次发现昆虫新物种。

此前发现的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海珠湿地供图

就在公布发现海珠珐轴甲前几个月,海珠湿地也对外公布发现“海珠斯萤叶甲”这一昆虫新物种。当时其发现者——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星科感慨:“海珠湿地昆虫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颠覆了我们的想象。

尽管都是昆虫,但新发现的海珠珐轴甲和此前发现的海珠斯萤叶甲算不上“亲戚”,前者是拟步甲科,后者是叶甲科,区别较大。数据显示,如今海珠湿地的鸟类种数达180种,维管束植物达835种,昆虫种类达536种,鱼类达60种。种类丰富程度,在城央湿地中并不多见。

连续发现新物种,一个原因是近年来海珠湿地的日益提升。广州市海珠湿地科研宣传教育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范存祥介绍,昆虫是能在短时间内评判生态环境恢复成效及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指示性生物。正是海珠湿地生态修复显著,新物种的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才会被监测到。

海珠湿地的前身为“万亩果园”,在20世纪80年代曾濒临消失。2012年国务院批准采用“只征不转”政策彻底保护海珠湿地,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应运而生,涅槃重生为如今广州市民熟知的海珠湿地。新物种的发现正是海珠湿地生态修复成效的直接体现。

另一个原因则是海珠湿地多元功能的挖掘。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副校长冯宝莹表示,几年前他们所有精力都放在恢复海珠湿地的生态功能上,但作为城央湿地,海珠湿地还可以发挥自然教育、生态科普等功能,海珠湿地自然学校正是这方面的成果,让更多专业人士和普通人参与到湿地保护中,此次海珠珐轴甲的发现者正是通过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引进的人才。

海珠湿地已成功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冯宝莹说,近6年来,海珠湿地与500多个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建立合作联系,开展精品课程及大型科普活动共3000多场次,累计参与者达上百万人次,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更多新物种或将被发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不久前举办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更是释放出全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信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愈加清晰。

在朱江看来,物种的价值一般体现为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体现为直接可供人类使用,比如农作物可以食用。间接价值体现为间接地在生活中充当某种角色,比如植物提取物可以用来制药。潜在价值包括审美价值,还包括未被发现的价值。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非凡。

我们对自然远未了解,近在我们身边,仍有很多有趣的生命有待发现。”尽管是发现者,朱江表示他自己对于海珠珐轴甲的了解也非常有限,大致能判断其以朽木为食,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放眼全市,广州市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89个,其中自然保护区6个、风景名胜区4个、森林公园58个、湿地公园20个、地质公园1个,面积约11万公顷,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系统性保护,提升了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生态安全。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于2017—2019年开展了广州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第二次本底调查。目前,已完成两次综合性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457种,陆生野生植物有维管植物3516种。这对广州这座超大城市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而无论是朱江,还是杨星科,作为新物种的发现者,他们都看好海珠湿地,认为海珠湿地未来或将有更多的新物种有待发现。

【记者】傅鹏

【摄影】谢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