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消费品标准质量提升规划 涉及九大领域
(原标题:国务院印发消费品标准质量提升规划 涉及九大领域)
央广网北京9月13日消息(编辑洛佳莹)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内消费者爆买海外,让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消费品受到广泛关注。今后,随着我国消费品质量的不断升级,消费者这种“舍近求远”的购买方式,可能就不再需要了。
到2020年,九大领域消费品质量大提升
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对改善产品质量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实现消费品标准供给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明确了消费品质量升级的九大重点领域,包括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传统文化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等。
接轨国际,“Made in China”将“同线同标同质”
新规将对中国消费品的标准做出怎么的调整呢?过去,由于国内外产品质量标准不一致,导致一些消费品内外销不同质,甚至还存在内销产品比外销产品价格高,但质量低的情况。为此,《规划》明确了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工程。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说,今后要实现“同线同标同质”。
田世宏:我们分析、研究、借鉴国外的标准化先进管理经验、方法和国外的先进技术标准的要求,来促进我们国内标准水平提升。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要在内外销产品上实现“同线同标同质”的要求,那么就是内销、外销产品没有区分,生产线、标准、质量都是一样的。
近年来,我国消费品标准化和质量工作加快推进,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其中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家具等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0%以上。然而,从整体来看,我国在一些消费品领域与国外标准还有差异。田世宏指出,要力争到2020年实现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提升到95%以上。
创新“标准+金融”合作模式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企业是标准化和提升质量的主体,标准的执行和质量的提升最终要靠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为此,《规划》在制定过程中,着力研究了怎样引导和鼓励企业把握市场的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并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激励性措施。比如,《规划》推出“标准+金融”的合作创新模式,探索建立标准创新融资征信制度。田世宏说,所谓的标准融资征信指的是企业在贷款融资过程中,通过用制修订标准的行为和能力来证明这个企业的创新能力等情况。
田世宏:今后企业标准化能力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增加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这对一些轻资产、无抵押的高新技术企业,包括创新型的科技中小企业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标准化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和融合共生的环境。
为了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优质企业,还将配套有关财税金融的激励和扶持政策。田世宏指出,要统筹利用现有的资金渠道,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的方式设立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的专项基金。此外,结构性减税也将同步推进。
政府放松管制 行业协会将发挥积极作用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指出,按照标准化的理念去完善供给体系,今后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石磊:首先,我们要认真研究各个行业现有的标准。其中各个行业协会要积极的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按照标准来协调行业内的各个企业,按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生产、监控和评估。第二,政府可能在某些方面放松管制,而是由市场来进行约束,由企业自我监督和执行,这种做法显然是对的。此外,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政府到底应该监管什么,其实就是两件事,一个是信用监管,第二是品质监管,其他的都可以放开。
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认为,只有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才能解决我国目前同质产品竞争,产能过剩的问题,倒逼产业发展。
叶檀:虽然我们此前已经是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了,但是绝大部分的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低端的制造品,而且是同质竞争,同质的产品竞争,产能过剩。另外一方面,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又得不到满足,所以他们到境外去消费。我们现在要提升产品的质量。然后倒逼产业进行升级,从而使得消费从低端走向中端。
提升消费品质量标准 将引领“中国制造”升级
在中国本土制造的电饭煲占据全世界80%以上市场份额的时候,我国消费者还是源源不断往国内厨房搬回日本制造的电饭煲;或许有人会问,不就是加热煮饭这么简单的事么,为什么我们的电饭煲就是做不出让国内消费者认可的可口米饭来呢?
长期以来,品牌知名度不高、品质不佳一直是国产消费品的软肋,甚至连中国产的马桶盖、圆珠笔、菜刀等日常必需品都显得有些“技不如人”。
眼下,中国消费品市场掀起的这场“品质革命”有望成为“中国制造”升级的契机。此次国务院印发的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围绕着质量问题突出、消费需求旺盛和产业发展重点的一般消费品领域,着力推动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九大重点领域的标准和质量提升。
消费品质量一头关乎产业,一头牵着民生。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通过需求端的升级倒逼产业升级,是增加“中国制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必由之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