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维权案例应成日常监管案照

16.03.2015  10:47

  ■徐剑锋

  本报报道,13日上午,市工商局和市消委会向社会和媒体发布2014年度梅州市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涉及网购、房地产、汽车、价格欺诈、强制交易等多个领域。

  每年“3·15”,都是各类消费问题集中曝光的日子,今年亦不例外。将这些维权案例公布于众,不仅可以有效警示消费行为,切实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和理性消费水平,还可形成舆论压力“倒逼”商家循规蹈矩经营。

  应看到,十大维权典型案例,无一不是市场消费热点,也是投诉重点;而且,一些老问题似曾相识、屡登“黑榜”,不少新烦恼也接踵而至、触目惊心,让维护消费者权益变得更加复杂。让消费投诉热点化为冰点,最终有赖于消费知识的普及和更加有效的市场监督与执法保护。其实,一个个典型案例,就是一张张维权“妙方”,职能部门在公开案例的同时,更应举一反三发布消费警示、传播维权“技巧”,让消费者面对各种各样的消费陷阱都能时刻扎紧思想篱笆,炼就“火眼金睛”,并不断将自己的“防卫攻略”版本升级下去。

  从这个角度来讲,消费维权案例应成为日常监管案照。围绕十大典型案例,职能部门应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这些案例的发生与自身工作上的不足有多大关联。只要常态监管在前、严厉执法在先,并辅以“刀起执照落”和“罚得倾家荡产”的魄力,就一定能彻底打掉不良商家“迫害”消费者的“霸气”。一方面要根据投诉依法及时地帮助消费者讨回公道、追回损失,并围绕投诉榜单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要善用大数据、大信息、大智慧抱团作战,在当好市场监管“守夜人”的同时,通过行业协会、市场协会等组织的干预和管理,让不良商家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从而自觉遵守市场准入法则,约束自身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