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满汉全席忆京华

25.04.2017  10:51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满汉全席忆京华 - 广东电视网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满汉全席忆京华 - 广东电视网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满汉全席忆京华 - 广东电视网
来源: img.grtn.cn

央广网北京4月25日消息(记者刘飞 扬州台记者庞丹阳)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饮食对于中国人而言,从来都不是为了简单地果腹。从食材的获取到烹饪的过程再到菜品的名称、就餐的仪式,几乎每一味食物都蕴含着我们民族的习惯、性格甚至思想和哲学。

然而,民俗的流变、健康的理念、环境的影响、传承的断档却让曾经的一些美食如今在餐桌上越来越难觅踪迹了。从满汉全席到徽州糕饼,从水席到盆菜,当美食的记忆渐行渐远,遗憾的绝不仅仅是口腹之欲。

罗汉大虾,虾尾裹虾泥,沾面包粉,油炸至颜色金黄、外酥香里嫩滑。(央广网记者钱成 摄)

罗汉大虾,虾头油焖、虾尾油炸……“罗汉虾其中一吃是炸,包裹着虾泥子,把虾仁打成蓉,加上蛋清,抹在虾尾巴上。另外,虾的头部要焖。”于鹏,北京老字号庆云楼的行政主厨,曾在著名的仿膳饭庄学厨。

于鹏师傅摆盘(央广网记者钱成 摄)

焖要十分钟左右,把比较稀的汁收得比较浓稠。这个菜我们平时不做,只有满汉席宴会才做。”于鹏告诉记者,虾头油焖,色泽红亮,甜咸适口;虾尾油炸,金黄澄亮,外酥里嫩。9只虾,两种吃法,中间由雕刻的凤凰盘饰分隔。上红下黄,外形凸起似袒腹大肚罗汉,取十八罗汉之意。这是传说中的“满汉全席”中的一道菜品,但是于鹏并没见过真正的满汉全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