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消防网格织就梅城社区防火墙

26.12.2016  15:04

  本期主持  袁晓敏 见习记者胡政韵对本文亦有贡献

梅州消防主题公园今年7月开园,消防官兵向市民介绍各种常用消防灭火器材。(吴腾江 摄)

  岁末年初,正是防火重点时段。今年截至12月16日,我市共发生火灾380多起,直接经济损失780多万元。其中城区9成以上为社区火灾,大多发生于住宅小区和“三小场所”即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

  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显得极为紧迫。市公安消防局首创“三级监管+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梅城开展了创建消防安全社区试点工作,探索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消防保障监管最前线、共同织密社区防火墙,减少安全隐患,将火灾扼杀于小火星小火苗中。

  火情

  九成火灾发生在社区

  记者从市公安消防局获悉,今年截至12月16日,我市共发生火灾384起,其中中心城区有约120起,9成以上发生在梅江区、梅县区的72个社区管辖范围内,集中分布在住宅、宿舍、小商铺。

 

  11月4日,梅城江北民主路连烧5间两层商铺(如图,张爱飞摄)。日前,记者前往看到,5间商铺的二层只剩下被烧黑的几根横梁,一层被烧断的电线耷拉下来,其中4间商铺已迁往他处,仅有黄先生一家仍在原处经营。黄先生表示,发现火灾时已成大火,他只来得及把煤气瓶抱出来避免发生爆炸。经调查,火灾起因是一住户在煮东西时使用煤气不当,该住户惊慌下未能立即使用商铺内配有的灭火器救火,大火烧毁了周边商户的商品和日常用品,造成约29万元的财产损失,该住户已被行政拘留15天并承担赔偿责任。

  林薇是民主路所属的江北中山社区居委会的消防安全巡查员。她告诉记者,江北老城区仅中山社区就有180多个“三小”场所,其中9成为小饮食店,几乎每户都配有灭火器,但部分商户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贪图方便把灭火器放在最角落。市公安消防局参谋陈禄康表示,社区人流量大、“三小”场所聚集,尤其是老旧城区疏散通道窄小、车辆乱停乱放、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因而小小的火苗如不加控制,一旦形成火情就很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源头

  用电用火不当酿火灾

  电气故障和生活用火不慎

  今年我市城区社区火灾原因调查中,有7成为电气故障和生活用火不慎所引起。其中电气故障包括线路接触不良、短路、电器设备故障,生活用火不慎有余火复燃、燃气炉具故障、敬神祭祖等。梅江区公安消防大队参谋李良介绍,生活用火不慎具体是居民在家里煲汤、煮饭时外出,并没有切断电源,或者是家用电器、燃气灶存在故障未能及时维修等。李良表示,梅江区今年发生的56起火灾中,住宅、宿舍中发生的火灾占59%左右,起火原因中电气火灾和生活用火不慎占7成以上。他提醒说:“居民要做好家庭中的电器、线路、燃气灶等消防自检工作,最好每个家庭能配置一个灭火器。”

  乱拉电线  线路老化

  记者走访梅城江北杨桃墩社区、中山社区以及江南百花洲附近的老旧小区,发现很多杂乱的电线缠绕在一起,不少电线老化甚至无绝缘体包裹。在杨桃墩社区的八角村道的一栋住宅楼还看到了建筑物外墙有电线直接垂到了下方的变压器。

梅城江北的杨桃墩社区某楼旁私拉电线如蜘蛛网。(吴腾江 摄)

  杨桃墩社区的一些老住户表示,老旧小区的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外租,住户的流动性大,而大家外接电线主要是为了安装抽水机或给电动车充电。中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称:“老房子插座数量和老旧电线无法满足大功率电器的用电需求,所以每次更换新的住户,他们都会再拉新的电线;而老化电线的更换也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大多数住户也不愿承担此费用。”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江南怡乐社区。该社区居委会书记钟秋玲介绍,社区老旧房子多、出租屋也多,但他们每周二都会入户走访,重点排查电线老化等问题,遇到绝缘皮脱落等现象会及时请人修复。

  电动车充电不当成隐性炸弹

  电动车因方便出行成为许多市民的代步工具,但电动车充电不当引发的火灾更危险。“一些居民在一楼楼道或楼梯口(逃生通道)进行充电,充电时间过长、凌晨充电或改装电动车都是引发火灾的原因,电动车一旦燃烧就会产生黑色浓烟以及有毒气体,从楼梯弥漫上去就会堵住整栋楼层的逃生出口,更容易造成人员伤亡。”陈禄康说。

  江北某电动车销售店一师傅向记者解释,改装电动车时,内部的线路连接不当容易引发短路,而且一些不合格的充电装置或电动车自身没有自动断电装置,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断电而直接发热燃烧。

  公众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记者走访发现,造成火灾的根源还是在于公众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消防通道被占、被关,室内消防设施被破坏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江北杨桃墩社区某住宅楼,消防通道上随意摆满了摩托车、三轮车、自行车。一住户反映,住宅楼顶楼的消防通道常年封闭。市公安消防局在日常检查工作中也发现,不少小区消防通道被汽车占位,小区后门的消防逃生通道也因防盗等安全问题长年关闭,甚至连钥匙也因物业或安保人员更换而不知所踪。

  消防栓的配套建设则关系到灭火救援的效率。我市中心城区(梅江区、梅县区)的室外市政消防栓有680多个,一般设在主干道路;而室内消防栓主要设在建筑楼层间,一般要求对象为21米高的住宅建筑或高层公共建筑。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小区的消防设施成为了市民的“垃圾箱”“烟灰缸”,一些孩子拿其中的消防水枪进行玩耍,还有些消防栓因为故障漏水而直接被关闭了水源。

  10月起,梅江区公安消防大队联合辖区内的物业小区对此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该大队的副大队长侯令表示,目前最先检查了江南街道、金山街道的社区中6个小区的消防设施建设,包括消防栓是否有水、是否安装了感烟探测器(自动发出警报)、喷淋头(自动灭火)等消防设施,但发现欠账较多。

  典型

  鸿都社区:连续三年未发生一起火灾

  鸿都社区居委会9个工作人员承担着辖区内0.16平方公里的700多家商铺、7000多户住户的消防安全管理任务。该社区按梅江区探索实施的“三级监管+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消防工作,底数清、台账清、责任落实到人,从2014年至目前连续三年未发生过一起火灾。

  按梅江区的“三级监管+网格化”管理模式,整个江南街道被划分为9个大网格,分属安监办、综治办、江南派出所等监管,中网格则对应14个社区,小网格对应社区中的小区、“三小场所”等,每个网格都有一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社区再将辖区商铺分类造册,做到了“一户一档”,再分片区管理,每个网格片区设有一名信息采集人,真正做到消防责任细分落实到人。

  鸿都社区居委会书记黄甜英介绍,为提高社区消防应急能力和居民消防安全意识,社区成立了一支依托鸿都花园保安队的社区应急队伍,发生消防突发事件时可引导居民疏散;还有一支由干部、医生、义工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开展消防宣传工作。此外,社区居委会成员自身也明确分工,组成了一支有专职、兼职消防安全巡查员的消防队伍,社区共设14个微型消防站以及时应对初级火灾,安全巡查员可第一时间赶至救火现场。

  陶然居小区:车棚内设电动车充电插座

  记者在梅城陶然居小区“28栋”楼前的摩托车车棚中,看到了专门设有一排有10多个充电插座的电动车车位。该小区的物业公司“客都物业”的总经理谢庭辉表示,近三年小区住户越来越多,为响应业主对摩托车停放、电动车充电的诉求,小区内设了两个摩托车车棚,可放置1000多辆摩托车,其中有充电插座的电动车位占总摩托车位的20%。

  “在充电位置我们还设有监控镜头、消防灭火装备以及自动跳闸断电装置,一旦发生漏电等情况可自动切断电源。”谢庭辉说。据悉,10月,该车棚一辆电动车自燃差点引发火灾,被保安从监控视频中及时发现,并赶往现场自行扑灭。陈禄康表示,这一方法可解决楼道或楼梯口充电的隐患问题,城区各小区可借鉴推广。

  此外,消防部门提醒,居民在日常要经常检查和维护电动车,不能随便拆卸电气保护装置;电动车充电尽量在室外,最好将电池拆下单独充电;充电线路敷设应固定安装,还要加装短路和漏电保护装置;充电时间原则上不要超过10个小时。

  对策

  落实主体责任创建安全社区

  1、“三级监管+网格化”管理

  据了解,市公安消防局首创的“三级监管+网格化”的社会化消防管理模式,去年6月开始在梅江区试行。三级监管将区消安委、镇(街)行业和重点场所定为三个责任主体,分属不同的行业部门、镇(街道)、工业园区、派出所和消防机构监管。消防监管对象户籍化、网格化,将整个中心城区划分大网格26个、中网格411个、小网格5000多个,每个网格都有对应的监管责任主体,细分到每个责任人。三级监管把责任制落实,网格化管理则将社区(包括镇村)细分成大小监管区域,进一步细化责任,有效解决消防监管不到位、公众消防意识不适应社会发展、部分场所失控漏管等问题。

  其中,重点场所这一概念的提出,可有效解决存在的消防监管盲点和失控漏管对象。市公安消防局参谋长张政峰介绍,重点场所是规模、面积大于“三小场所”却达不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且发生火灾易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的场所。他说:“平时进行消防检查时,发现实际工作中只是填写一下检查记录表,然后签名,一年也只是检查几家;因此‘重点场所’这个概念是为了规范消防履职情况,倒逼镇街、行业、企业单位落实消防主体责任。”

  据悉,梅江区实行试点消防安全监管工作以来,火灾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这种消防监管模式已在梅县区逐步开展,我市各县(市、区)也在推广学习中。

  2、建设微型消防站

  在消防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中,我市提出要在明年3月底前,在每个设有管理部门、物业服务的居民住宅区达到微型消防站100%覆盖的工作目标,以确保一旦发生火灾,做到“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处置”。

市技师学院微型消防站的志愿者正在进行演练。 (连志城 摄)

  市公安消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处置”是指从接到消防电铃响,白天在45秒内、晚上在1分钟以内第一辆消防车要出库,3分钟到达火灾现场处置。梅江区公安消防大队副大队长侯令表示:“实际救援工作中,一旦遇到交通堵塞、狭窄的小巷子或者距离较远的社区,就无法保证3分钟到场,但城区一般在5分钟内基本可到达,最迟也是在10到15分钟到达火场;在此之前,微型消防站就可发挥其作用了。”

  记者在不少社区居委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小区值班室均看到设有微型消防站,其中配备有灭火器材、破拆器材、个人防护器材和通讯器材,包括水枪、水带、干粉灭火器、电绝缘剪、消防斧、灭火防护服、过滤式防毒面具、手持式对讲机等,基本可应对初级火灾现场的灭火、救援和防护。据悉,每个微型消防站设有专职消防安全巡查员和负责人,消防单位定期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掌握基本的救火灭火技能和消防安全常识。

  记者手记

  人人都是“织网者”

  火灾无情,预防为主。我市消防部门每年都会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开展消防宣传和消防演练工作,但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仍较为淡薄,有些人还会破坏身边的消防设施、部分住户屡次被劝说整改消防隐患仍不为所动,小区消防设施被破坏时,住户往往听之任之……小小的火苗可能会酿成大大的惨剧。不要等惨剧发生了才去后悔。市民可主动学习、关注消防知识宣传,认识到我们日常哪些行为是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从身边小事做起,防控火灾的发生。比如,不要占用消防通道乱停放车辆、外出随手关电关火、对家庭电器进行及时的检测维护,看到乱拉电线或在楼梯口充电的电动车,可进行提醒或向物业等管理部门反映情况等。人人都要树立消防安全的社会责任意识,共同织密网格化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