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交警通报涉嫌使用假证骗取“事故救助基金”案

29.05.2014  19:13
          在交通事故中不幸受伤算得上是“杯具”,但伤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也算不幸中的万幸,看着伤者一天天康复原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可仅仅是一念之差却又令她更加心烦意乱。5月29日,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便衣侦查支队告破一起涉嫌使用假证骗取“事故救助基金”的案件,涉案嫌疑人曾某某目前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2013年5月,白云区发生了一起小货车碰撞行人的交通事故,事故中造成该名行人左锁骨骨折,而涉嫌使用假证骗取“广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案的违法嫌疑人曾某某正是这名行人的家属。

此案要从2013年12月16日开始说起,广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以下称“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收到一份“一次性困难救助”申请,申请中说“……我家里现在十分困难,家里还有两位老人还有病……”。申请人是当年5月份发生在白云区小货车碰撞行人事故中那名受伤行人的家属,他在填写申请表时被工作人员告知需要提供受害人“身份证”、“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残疾评定等级证明”等诸项相关材料。2014年3月4日,行人的家属曾某某带着准备好的所有相关材料来到了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窗口,当工作人员审核这些材料时,一本残疾人证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很快,发现了这本残疾人证上的漏洞。假证!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难道是一时疏忽导致了残疾人证上出现了漏洞?

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曾某某做了第一次询问, “……2014年春节前把所有资料寄回老家办理,2014年春节后办成功,……办好后邮寄回来……”、“……只想救助基金可以帮助我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缓解一下目前生活困难的状况……”,言辞凿凿,有板有眼。

真正救助每一个交通事故造成的困难家庭是救助基金成立的宗旨之一,可这个办证机关在遥遥几千公里之外的哈尔滨市,据曾某某称,帮忙办证的亲戚居住在哈尔滨辖内的一个小镇上。”经办民警江警官在介绍情况时说“我们假设曾某某的话是真的,但我们必须要将情况核实清楚,因为我们要对提出申请的每一个家庭负责,对救助基金的每一分钱负责”。

2014年5月12日,江警官一行工作人员走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残联的办公室,当地残联给出的答复是“经查,无此人办理残疾人证的记录”,江警官同时还了解到,办理残疾人证必须是要求本人亲自前往办理,办证部门要对其做相关检查、核实残疾情况后才能办理残疾人证,这个信息“”地一下触动了江警官的神经,曾某某在早前接受询问时曾经说过“……2014年春节前把所有资料寄回老家办理,2014年春节后办成功,……办好后邮寄回来……”,这是假话!使用假证的目的难道真的就是为了骗取救助基金?帮忙办证的亲戚到底知不知道这件事情呢?江警官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来到了距离哈尔滨市30多公里的蜚克图镇找到这个亲戚霍某某,霍某某称他知道这件事,但具体是他的侄女代办的,而他的侄女则住在距离蜚克图镇30多公里外的阿城区阿什河街,江警官一行工作人员马不停蹄直奔阿城区,在询问霍某某的侄女时却得到了与哈尔滨市残联一样的答复“我当时拿着材料去办,但残联称必须由申请人本人来作残疾鉴定方能办理,所以没办成,我又将材料寄回广州了”。

这样的答复是我们最担心的,但也是我们预料之中的” 江警官介绍案情时说“我们不可能反复地往返于广州与哈尔滨之间去求证他们到底是谁在说谎,也为了防止他们会有充分的时间编造更多的谎言,我们早有准备,在哈尔滨做询问笔录的同时,广州的同事也正在给曾某某做第二次询问。当得知哈尔滨方面把材料寄回广州的情况后,我们马上向广州的同事通报,让广州的同事向曾某某落实该情况的真实性,当曾某某知道我们正在哈尔滨核实她所说的每一句话时,曾某某的谎言在证据面前再也掩盖不住了”。

记者在采访曾某某时了解到,当她听说“救助基金”的事情后,就想着试一试,所以就向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提出叁万伍仟元钱的一次性困难救助,也就发生了2013年12月16日的那一幕,没想到假的真不了,最终搞成现在这个样子——伤者的伤情倒是复原了,但自己却焦头烂额。

据悉,涉嫌使用假证骗取“救助基金”的嫌疑人曾某某目前已因涉嫌诈骗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市公安交警部门表示:广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主旨是帮助那些因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家庭困难或无力承担抢救、丧葬费用的受害人;但任何公民(或机构)通过使用伪造证明、证件及相关资料骗取广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救助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必将受到法律的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