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淋巴瘤那些事发病率连万分之一都不到
最近,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正在热映。这部电影的上映再次引发了大家对肿瘤的热议。电影的主人公叫做熊顿,年纪轻轻而又富有才华,却因为患上了淋巴瘤而最终离大家而去,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那么淋巴瘤到底是什么呢?它能不能治好呢?怎么来预防淋巴瘤呢?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不用怕,发病率连万分之一都不到
近年来,淋巴瘤这样一个对大众而言曾经陌生的疾病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尤其是随着一些著名人士相继罹患这种疾病,淋巴瘤更是让人们谈癌色变。其实,淋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低,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远远落后于肺癌、肝癌、胃肠癌等疾病,仅列第8位。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全市新发的淋巴瘤患者共1238例,意味着10万人里面仅有9个人会发生淋巴瘤,连万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大家对淋巴瘤这种疾病不要有恐慌心理,更不用人人自危,一摸到自己的淋巴结肿大就往医院跑。
淋巴细胞是我们身体免疫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淋巴细胞比作是身体的卫兵,那么淋巴结就是淋巴细胞的大本营。如果淋巴细胞发生了恶变,也就是发生了淋巴瘤,恶变的淋巴细胞就会鸠占鹊巢,它们会侵占正常的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同时可能伴随着发烧、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但是,需要重视的是,淋巴结肿大并不代表着发生了淋巴瘤。这是因为淋巴结作为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的功能是防御外来的细菌、病毒的感染,而当出现这些外来微生物的感染时,淋巴结就会反应性的增生,以便更好地发挥防御作用,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淋巴结肿大。例如,秋冬季节受凉后患上病毒性感冒,病毒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咽喉、鼻腔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淋巴液会引流到颈部淋巴结,淋巴系统立即会启动防御反应,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也就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
生存率,电影里梁医生讲话误导观众
淋巴瘤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可以发病,但是总体来说,淋巴瘤偏好青年人和老年人,这跟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有关:青年人的免疫系统尚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而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则开始逐渐衰退。例如,北京市的淋巴瘤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在55岁后上升趋势明显,至70~85岁时达到发病高峰。
在《滚蛋吧肿瘤君》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桥段,梁医生在查房的过程中,非常严肃地说“淋巴瘤非常难治愈,5年生存率只有20%”。实际上,这个观点有点误导观众,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淋巴瘤归类为可治愈的疾病。《2014年北京市健康白皮书》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市淋巴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38.57%。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995-2012年共诊治19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5年生存率高达52.98%,10年生存率也高达42.45%。所以,一旦患上了淋巴瘤,就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的治疗,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选治疗,详细询问医生以便共同决策
那么,得了淋巴瘤应该怎么治疗呢?这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大约有七十多种,而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治疗的原则又是不一样的。虽然手术切除在淋巴瘤的诊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治疗的常规手段,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一切了之”。有些淋巴瘤的恶性程度比较轻,发展的也很慢,可以暂时不用治疗;而有些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很高,需要高强度的化疗和放疗,甚至需要进行干细胞移植。所以,在正式开始治疗之前,应该向主管医生询问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可能会采取的治疗方案以及预期的治疗结果,然后和主管医生一起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正如电影中梁医生所说“我负责治病,你负责相信我”,也就是一个医患共同决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