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革命母亲”李淑桓:把7个子女送进抗日队伍

06.04.2021  13:42

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塘村的黎氏家祠,是一座三进三开间的祠堂。从老照片上看,不过是一排低矮的瓦房,衬着门前的黄泥路,总有些破旧的感觉。1966年拆重建后,盖起新的一层半小楼,门前的道路也翻修过,似乎整洁了,又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这里,曾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塘地下交通站的旧址(抗战时期作为小学),是李淑工作过的地方。

李淑桓先后将7位子女送进抗日队伍,自己接替地下党员的工作,以小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负责收集情报、联络等工作。1941年10月,李淑桓在上班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获,英勇就义,年仅47岁。风声呜咽,像在述说着这位母亲英勇而传奇的一生……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塘地下交通站旧址(已拆重建,黎福校摄于2010年8月15日)

自幼喜读《烈女传

李淑桓是一名清朝贡生家的闺秀,自幼聪明勤奋,每门功课俱佳,又熟读四书五经,尤爱读《烈女传》之类的书籍。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与伦理道德,在她的头脑中深深扎下了根。

20岁时,李淑桓和同窗好友郭福荣结了婚。第二年她便借用父亲办私塾留下的桌椅,自己创办私塾,立志要以教学自食其力,改善夫家贫困的生活。这在当时的女子中,实属罕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出兵抢占我东北三省。李淑桓从报纸上读到这个消息后,内心悲痛,挥笔写下《哀国难》一文教授学生,希望他们永远记住这国耻家恨:

呜呼,今日何日?日军强占我国土,屠戮我人民之日乎!日军强占我重镇,蹂躏我人民之日乎……故今日为我最悲痛之日。最悲痛之日,即吾人复仇雪耻之时,能为此矣,执干戈以为社稷,此其时矣!男同胞们!女同胞们!祈速起!

送七名子女进抗日队伍

她是这样教学生的,也是这样要求自己和子女的: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彼时在香港的李淑桓一边教书,一边在九龙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惠阳青年会”,逐步接触到了在书斋中接受不到的新思想。1938年1月,经中共党员刘宣介绍,她首先把大儿子郭显承送去延安。郭显承先到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参加八路军,不久在抗日前线血洒沙场,光荣殉国。

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一批批华侨青年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目睹这一切的李淑桓心潮澎湃:“人家千里迢迢回来抗日,我为什么要把儿女留在身边呢?”当得知惠青会组织第三批回乡救亡工作团回内地工作时,李淑桓立即跑去代女儿云翔报名。当年,她13岁的六子郭显怡(现名郭际),也奔赴坪山参加游击队。1940年3月,李淑桓的第五子郭显乐在东移广东海陆丰时牺牲;次年四子郭显和在东莞牺牲。1941年,李淑桓在香港工作的三子郭显绪也加入抗日队伍……

一家都投身到抗日前线,李淑桓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日人人有份,我没别的能耐,就尽我这份责任吧。”“东江游击队之母”的美名,自此远扬。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塘地下交通站旧址,是李淑桓工作过的地方

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东移部队不少在战斗中被打散,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战士,辗转来香港找到“郭妈妈”李淑桓求助。李淑桓在香港的家,一时间成为游击队失散战士的联络站和容身之处。虽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但李淑桓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收留、收容和帮助游击队失散战士的责任。她总是安慰道:“你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有得吃,你们就不会挨饿,放心吧,我的家就是你们的家。”战士们听了都很受感动。

1941年4月,经党组织批准,李淑桓带着幼子郭显隆来到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被分配到根据地前沿地区的大塘小学以教书作为掩护,负责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塘情报站的工作。当年农历八月十日,国民党顽固派发起对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武装进攻,李淑桓不幸被捕,遭到反动派多次严刑酷打之后依然毫不动摇。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逼供,她多次愤然反问:“你们自己贪生怕死不抗日,还不准人家抗日;不去打日本鬼子反而围剿抗日部队,这又是哪家的道理?”被问得哑口无言的国民党顽军,将身上和手脚被打得皮开肉绽的抗日英雄李淑桓,用一个箩筐抬着,押到金桔岭顽军徐东来支队司令部,秘密处决。

李淑桓就义时,年仅47岁。消息传到大岭山根据地,许多人放声大哭,大塘小学的学生更是泣不成声。战士们发誓要为她报仇。曾生同志号召全区军民学习李淑桓坚贞不屈的精神:“郭妈在生死关头,在敌人酷刑面前,大义凛然,表现出一个革命军人的气节和骨气,她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文字:查雨霏

摄影:大岭山文广中心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