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商家售假,当心惹官司

27.01.2016  12:23


淘宝商家售假,当心惹官司

 

——汕尾法院首例淘宝网商家商标侵权案获赔

 

 

 

在网络销售迅猛发展的今天,网上购物在给公众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不法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重要渠道,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近日,我院民三庭受理了一批涉淘宝网商家的商标侵权案件,这是我市法院受理的首例涉网络销售的侵权纠纷案件。

 

“505”抽屉锁竟是假冒产品

义乌爱雅伦锁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义乌公司”)是“505”(锁)商标的注册专用权人,在对淘宝网上涉“505”商标侵权的网店进行搜寻的过程中,发现了48家之多。经营者在其网店上均发布着“505抽屉锁”的广告标语以及刊登带有“505”商标标识的抽屉锁广告图片,消费者无法通过所发布的信息辨认真伪。义乌公司购买了这些网店的产品后,发现产品包装盒上显示的生产商居然是上海某锁具公司,而所印刷的厂家电话、商品代码均为虚假,锁具上却明显的标志着由义乌公司公司享有的“505”商标标识。于是,义乌公司将这些淘宝网商家告上法庭。

 

网店经营者年轻化,缺乏法律保护意识

从被告信息看,这些网店经营者的年龄均呈年轻化,丝毫没有已经涉案侵权的法律意识,也不懂得最低限度的注意义务。只懂得有货就进,有利益就销售,也不问货是哪里来的,价格为何如此便宜。在法官与一些被告联系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几乎都未保留有进货单据,也无法对进货过程清楚陈述。

 

网店经营者不配合,法院调解工作困难重重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开始联络多名被告开展调解工作,发现各被告之间并无联络,且都在外地,无法像普通系列案一样集中调解,只能通过拨打电话的方式一个个进行。调解过程中,让承办法官无奈的是,多名被告在接到法院电话后,表示不相信是法院致电,怀疑拨打电话者为诈骗集团,其自己没有做任何犯法的事,然后便直接把电话挂断。当事人这样的举动让承办法官感到惊讶。若是怀疑,那应该查清电话来源,积极对待,又为何多日未见有当事人复电呢?难道这些当事人不是真心怀疑,只是一味的在回避,以为只要躲避就能避开纠纷?

分析原因,承办法官认为这些被告年龄偏年轻化,缺乏法律意识,遇事也就只懂得逃避了。想要他们回心转移,积极面对,只有多打电话,耐心的去释法,去分析利弊,把前因后果讲透彻了,也许他们能听取意见,调解也才有望。面对这几十个内容一致、主体却不同的案件,想要促成各案的调解,耐心、重复成了硬道理。如果放弃调解工作,直接通知开庭审理、写判决书、结案,何尝不是简单的工作。但据了解这些被告是不会出现在法庭席上的。一纸判决容易,执行又将浪费掉多少司法资源。据此,在承办法官看来,调解结案才是和谐的局面。一个月下来,几百通电话,承办法官从被挂电话,到讲解何谓商标权,到如何构成侵权、侵权损害如何计算,再到相关判例介绍以及调判利弊分析等等问题。每个案件如此一而再的重复释法,终于让被告们信服、后悔、认错,最终定下各自的调解方案。让承办法官欣慰的是既和谐结了案,又普了法。

 

结语

网络销售假货的内容远远不止是一把小锁、一只小笔这么单一,被诉后也不仅仅是简单赔钱便可了事,达一定程度的还需入刑。以上的案例只是网络销售大海洋中的小虾。网络售假行为日渐猖獗,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为更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多管齐下、多方努力:网络平台运营商应加大对网站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网店经营者应自觉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切勿以身试险;消费者应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不贪图小利,增强维权意识;相关部门更应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平台加大法律宣传力度。从而促进网络销售平台的健康发展,发扬网络销售平台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