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蕴深厚华侨众多 村史村报架起乡情之桥

01.09.2014  12:12


村民向参观者介绍村史村报。(吴腾江 摄)

  ●实 习 生  刘  野

  特约记者  丘佳纳

  翻开《莒村史话》,上面记录着自石器时代原生族群、客家先民迁徙到莒水流域以及近现代大埔县湖寮镇莒村村民支援抗战、喜迎解放的村情轶事,时间跨度达4000多年;打开《骥风》《培声》两份村报,村情民意、捐修路桥、婚丧嫁娶等村中事皆选用刊登,村报出版后寄给海内外的乡亲父老。作为一个海外华侨数量是村民人口数量近两倍的村庄,莒村的一部村史、两份村报不仅是村民的村情之窗,还为在海外的莒村乡亲架起了一座沟通乡情之桥。

  莒村距大埔县城约6公里,四周绿水青山环绕。村里有两所学校,均为海外华侨兴办,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莒村史话》的作者陈克招曾在村里培英学校教书。今年78岁的陈克招青年时代毕业于师范学校,1978年起在村里任教。由于自幼喜欢历史,陈克招对莒村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不断搜集历史材料、走访村中老人、研究族姓迁徙,陈克招历时十年完成《莒村史话》,为莒村灿烂的文化和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也极大方便了海外的莒村乡亲寻根。

  《莒村史话》的出版发行经费大部分由村民自筹,在这些筹款中,海外华侨的捐赠占了很大一部分。莒村有村民3000多人,而在海外的华侨有近6000人,是村民数量的近两倍。莒村的海外乡亲一直和家乡亲人保持着紧密联系,他们关注家乡建设,积极参与家乡公益事业。这当中,百年村报《骥风》发挥了重要作用。每期《骥风》出版后,都会寄给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的莒村乡亲。杜甫的诗中说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份份犹如家书般的村报成了海外游子视若珍宝的精神慰藉。

  《骥风》现任主编陈伟谋告诉记者,《骥风》报名取自村子西北面的骥山,最初是向海外亲人介绍乡情的汇总家书格式,最后演变成报纸,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份乡村小报有当地的准印证号,是一份4开4版的小报,每个季度出一期,遇到村中有重大活动便会印发增刊。历史典故、家乡变化、新人新事、邻里故事等平凡小事是《骥风》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琐碎,却让海外乡亲倍感亲切,成为他们了解家乡的重要渠道。

  现在,《骥风》和另一份有数十年历史、由何氏村民办的《培声》报每期发行量均达千份。虽然现在网络发达,通讯便捷,可由于能读中文的海外乡亲大都年事已高,纸质原版更能体现原汁原味的乡情,两份村报在莒村与海外乡亲联系中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