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小学校长任满8年要“挪窝”
如果“名校”校长、教师轮岗,你还会买学位房吗?记者23日获悉,《深圳市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印发,根据该《意见》,深圳将建立校长教师制度化、常态化交流机制,共享优秀校长教师资源,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破解“择校”难题。
根据《意见》,校长、教师帮扶交流经历将与晋升、职级评定等挂钩,而且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满8年的校长,原则上都要交流到其他学校任职。而学校每年参与交流的教师要在3%以上。
轮岗交流机制破解择校难题
记者了解到,实施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是为了促进深圳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发挥优秀校长教师的辐射、影响、带动作用,缩小中小学校际间师资差距,整体提升深圳教师队伍素质。”深圳将力争用3—4年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有效破解“择校”难题,实现教育公平。
市教育局要求各区根据实际,制定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指导意见,并于8月15日前上报。
不服安排5年内不得评优提拔
《意见》要求,对交流工作不到位的学校,要追究校长的责任,对无正当理由不服从交流安排的校长或教师,5年内不得评优、晋升职称或提拔。
《意见》还要求,各区教育部门要积极争取人事、财政、编制等部门支持,安排专项经费和编制用于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同时建立以鼓励交流为导向的校长选拔任用、校长职级评定、教师岗位聘任、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制度体系,提高校长、教师参加交流的积极性。
根据《意见》,2016年9月以后,凡提拔任校长、副校长及学校中层干部的人选,原则上要有在两所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或至少有一年帮扶交流的工作经历(教育部门同意不交流的例外)。实行校长职级制后,优质学校校长、副校长到偏远学校参加帮扶交流的,自然晋升1个职级;有名额限制的职级,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
在教师专业技术高级岗位聘任时,同等条件下,学校要优先聘用具有交流经历的教师;2016年9月起,新聘高级岗位的,原则上应当有1年以上帮扶交流经历。评优评先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交流工作经历的校长教师。年度考核方面,帮扶学校要预留一定的“优秀”指标,用于奖励帮扶交流的教师。
各方声音
校长:难达教育均衡目标
福田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表示,单纯的校长教师交流不能改变资源配置,也很难达到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目标,“有可能沦为形式。事实上深圳的老师都是全国选拔来的优秀教师,如果你现在说教师不优秀需要交流,那要看看是否选拔机制、管理机制出现了问题。”
对于交流轮岗与晋升、职级评定等挂钩,该校长称这是一种“霸道”政策,“校长办学思想、治校方针好,把学校管理得有水平,就是一名好校长,他不去交流轮岗,就不给其晋升的机会很不应该。老师也是如此。”他同时也表示,教育需要积淀,规定几年之内必须“挪窝”的规定不合理。
而另一位校长表示,一般担任校长的,年龄都比较大,职称、待遇各方面都稳定了,如何激发他们交流的积极性是问题。可能大多数校长更愿意交流到所谓的名校,如何让名校校长交流到普通学校需要考虑。
一位校长透露,他们近期曾向教师做意向调查,90多名教师中,有两人愿意交流,而且这两人都是年轻教师。该校长认为,如果单纯以行政命令强迫推行,效果不佳,学校管理层也难做。主要还在于激励机制,让年轻的、想发展的教师,有意愿参与。
教师:生活工作恐会不便
“名校的形成,校长、老师很重要,但仅仅依靠某个老师可能很难形成,校长的理念、整个教师团队配合这些都很重要。”深圳实验学校刘老师坦陈,他并不愿意去其他学校轮岗,因为到了新学校会要面临更多新问题,浪费很多精力在教书以外的方面。而且其家就在学校附近,如果交流到偏远学校,也会为其生活带来不便。他同时也担心轮岗交流的效果。“一些老师知道呆一段时间就要走,可能就不会那么用心投入工作。”
福田区某中学校长吴老师则直言,校长教师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改变教育发展不均衡,但就深圳而言,造成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不在于教师和校长,而在于生源,“把优质生源都筛选到个别学校去,这学校能不优秀吗?”
家长:怕老师责任心下降
张女士认为,通过帮扶让差一点的学校提高教学水平,这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
黄女士则认为教师轮岗、交流弊大于利。“如果换了老师,孩子和之前老师建立的情感、信任,说没就没了。而且孩子要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思路及风格,这并不容易。朱女士还担心该项措施实施后,老师的责任心会下降,“交流期一满反正是要走的,可能就不会太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