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深隧工程启动盾构施工

18.11.2020  13:04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玮)被誉为前海“水屏障”的国内第一条大型综合排水深系统、深圳市重大项目及治水提质关键性工程——前海—南山排水深隧系统工程(下称“前海深隧工程”)日前举行主隧盾构“前海先锋号”始发仪式,标志着前海深隧工程正式进入盾构掘进施工阶段。

打造“水屏障

于2019年5月30日开工建设的前海深隧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4.1亿元,沿月亮湾大道西侧布设,起点为现状关口渠,终点为铲湾渠水廊道,跨南山区和前海合作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隧、支隧、进水接驳工程和预处理站、大型枢纽泵站及初雨水转输专管等。

其中,主隧长约3.74km、洞径6.0m、埋深45m,下穿深圳地铁1号线、9号线及11号线;支隧长约0.92km,洞径4.0m—5.4m;枢纽泵站基坑直径150m、深55m,为超大超深基坑。

这是国内第一条集旱季污水收集、雨季污染控制、防洪排涝三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排水深层隧道,开创国内大型综合排水新模式。”项目建设单位、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前海控股”)总经理郭军说。

前海控股副总经理张小妹也表示,项目重点实现两个功能,一是防洪排涝,保障城市安全,解决雨季南山片区内涝频发问题;二是污染控制,保障湾区水质,截流旱季漏排污水及雨季初期雨水污染。

工程主线隧洞沿途将通过浅层进水竖井、支隧,分别收集南山区关口渠、郑宝坑渠、桂庙渠的初(小)雨水、涝水。接着,流域上游的旱季漏排污水和初(小)雨水经过预处理后转输至南山水质净化厂处理,而涝水则经过隧洞末端的枢纽泵站集中提升至前湾河水廊道排放,进而有效解决雨季前海片区控污、南山片区排涝及渠道水质问题。”前海控股基建事业部鲁飞介绍了项目的系统运行原理。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把前海防潮标准提至200年一遇,防洪标准提至100年一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提至50年一遇。

深港携手探索前海方案

由于是全国首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深隧工程,项目无先例可循,且项目所处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复杂,技术含量高、挑战难度大、设备要求高,设计和施工均困难重重。

以“超深基坑技术管理”为例,工程涉及12个深基坑工程,其中有8个超过45米;枢纽泵站基坑直径156米、最深处55米,为超大超深基坑。如何保证基坑围护结构的垂直度及止水帷幕施工质量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

又如,“主隧、支隧施工的高风险”,主隧埋深45米,长度3.74千米,远超过一般地铁项目的深度;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部分区段还存在上软下硬地层。下穿1号线、9号线和11号线三条既有运营地铁线路,与11号线最小净距不足6米等。

为突破施工难点,前海控股整合国内外顶尖技术资源和各方力量,充分借鉴国际知名机电顾问公司在国外复杂深隧项目中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机电设备招标管理经验,高质高效推进前海深隧工程建设。其中,来自香港的技术力量包括香港柏诚、艾奕康有限公司的香港团队等多家设计咨询单位,此外,机电设备顾问团队科进顾问(亚洲)有限公司(该公司总部位于香港)派出参与深隧机电咨询的项目团队共10人,均以香港工程师团队为主。

该工程建成后将形成‘水屏障’,不仅解决南山—前海水环境安全问题,还将研究攻克超深地下工程的防水、防腐、水土压力、盾构、连续墙等施工技术难点,为全国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系统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参考、可推广的前海方案和前海路径。”郭军说。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