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豪华“智囊团” 把脉前海规划蓝图

01.07.2014  10:07


何镜堂院士。

前海石景观岛概念设计评审竞赛现场  钟华登 实习生 王凯强 摄 。


   深圳商报6月30日A06版讯 (记者 胡思幸)6月28日,为期一周的前海首届规划建筑周完满落下帷幕。在短暂的一周时间内,来自全球规划、建筑、交通、水环境等领域的顶尖大师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前海“城市、建筑、生活”的规划设计蓝图,为前海的规划建设方案“把脉”。

  记者了解到,从宏观到微观、从规划设计理念到管理政策,从前海规划建设的“以人为本”,到地下空间开发、公共交通、水处理等方面,大师们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打造“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滨海城

 

  “前海建设这么大一个项目,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好机会。”Morphosis(墨菲西斯)建筑事务所合伙人、普利兹克奖获得者Thom Mayne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学院院长何镜堂表示,过去我国搞了很多CBD,但真正人性化、好使用的很少。“我觉得前海总的理念和规划非常好,希望前海创造一个为人服务的城市,而不是只给人看的城市。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表示认同。他指出,前海的建设要掌握三条原则:为人服务,为环境服务,为创意服务。

  “所有的新城建设都希望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前海应该怎么做,确实值得思考。”普利兹克奖评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前主任张永和指出,前海建筑可考虑多做“骑楼”。“ 骑楼是广东的传统,深圳天热多雨,城市设计可考虑要求所有的建筑做‘骑楼’,有了‘骑楼’大家就愿意走路,这就是从细节处体现的人本主义关怀。”

 

让建筑与空间实现互动“对话

 

  “城市同质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何建设一个特殊的前海,造就前海的特殊个性,这就要借助公与私的对话,展开公开的辩论。”Morphosis(墨菲西斯)建筑事务所合伙人、普利兹克奖获得者Thom Mayne认为,在都市里最重要的是空间的联系,而不是建筑物;社区的精华不是街道,而是里面的社区族群和社区生活。

  “没有对话就没有互动,就是没有意义的建筑和没有意义的空间。”香港著名建筑师、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严迅奇认为,前海城市建设若想有新突破,需要注重建筑与建筑的对话,与空间的对话等。

  严迅奇指出,这种“对话”表现在不要太追求地标式建筑,应追求有礼貌能互动的建筑;不要追求太庞大的空间,要追求能够产生互动、产生人与人之间熟悉感的空间;不要太追求视觉上的创新,应该追求空间上的创新、城市环境的创新等。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杨保军指出,城市是用来流传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目的是要孕育出文化。“前海需要一些有趣味的空间,拥有多样化的服务;让这里产生能感动人的、便于交往的、让人长期留恋的,而且走了以后能回味的空间。

 

制定专家评审与公众参与的评审机制

 

  “宏观规划有了,还要进一步进行分层级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何镜堂认为,各层级的详细规划要注意各片区以及建筑之间的相互对话与空间协调,制定具体的规划指引和设计导则。

  针对前海要想建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人性化的滨海新城的目标,何镜堂建议,为了保证规划成果以及实施效果,还要建立一个以规划为主导、综合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的评审机制。

  “例如,设立分层级总建筑师负责制,全程把控不同建筑、景观设计的品质和整体性,在招标时,应当让国内建筑师有更多机会参与,使前海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优秀建筑师的大舞台。

  对此,崔愷也表示,前海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能持续长久需要关注。他建议,有关方面充分尊重和信任专家的话语权,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

  “前海应该制定一些规则,让专家和市民对建筑与公共空间进行验核和校核。”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高级工程师王晓东认为,前海对规划设计、建筑、市政配套,要针对使用者的意见,不停地反馈到规划和城市设计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