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深圳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今日开幕

29.07.2015  12:57

  以“智能改变未来,产业促进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深圳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深圳国际电子装备产业博览会今天在会展中心开幕,将有5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国际参展商100家。

  本次博览会上,国内外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将带来20多项最新技术成果,充分反映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科技创新。

  本次博览会期间,将举办“中国制造2025国际论坛”等峰会,同期还将举办2015第二届深圳智能装备产业工业设计“红帆奖”企业展示、创客系列活动等。

  据介绍,本次博览会将定位于创新型、专业性和国际化,重点展示智能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无人工厂、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邀请德国库卡、西门子,瑞士史陶比尔、意大利柯马、日本安川、爱普生,法国施耐德、韩国三星以及国内一电科技、大富科技、日东科技、大族激光、倍轻松等代表世界机器人、智能装备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一流企业和国内主要生产商参会。

  本次博览会上,宝安区政府将作为全市唯一代表,与德国库卡、安川首钢等8家中外著名智能装备企业举行“重点智能装备项目投资签约”仪式,同时宝安区将被市经贸信息委授予“深圳市(宝安)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基地”,是目前深圳市智能装备产业领域唯一的产业集聚基地,体现了宝安积极推进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发展的成效。

  转型升级引领工业大区迈向智造强区

  宝安产业基础扎实,是深圳的工业大区、出口大区、电子信息业制造大区。近年来,创新生态体系和扶持创客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成型,以智能可穿戴、机器人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以及创客、创投等事业呈现出全方位发展的势头。

  目前,宝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总部经济取得重大突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98家,超亿元的企业近90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32家,占全市的26%,全省的15%,“三来一补”企业通过转型升级目前仅剩10多家。仅今年上半年,全区共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7家,R&D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3.7%。

  转型升级的成功,带来经济的稳步增长。今年1-6月,宝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1亿元,同比增长8.6%,占全市的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0亿元,增长8.9%,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1.8%,比去年同期提高近2个百分点;出口总额197.58亿美元,增长3.58%。

  今年上半年,宝安区纳税百强增长迅猛,实现税收80.7亿元,占辖区税收总额(235.7亿元)的34.2%,同比增长23.0%,较全区平均增速(11.1%)快近12个百分点;增量较同期增加22.4亿元,占全区纳税增量(23.6亿元)的94.9%。纳税百强企业中,制造业户数有58家,上半年纳税37.71亿元,在百强纳税的纳税额中占近半壁江山(占比46.74%),户数、纳税额均在各行业中位列第一;同比增长22.08%,增速与百强平均增速相比快1个百分点,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产值过千万机器人企业达22家

  目前宝安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区从事智能可穿戴行业企业超过200家,产值过千万机器人企业22家,2014年宝安智能可穿戴行业的总产值超过10亿元,产值占了深圳该行业的60%以上。

  目前,在宝安区从事机器人、智能装备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多,在各个街道都有分布,产品涵盖工业机器人、工业机械手臂、自动化生产设备等,年产值过亿的企业有中源科技、劲拓、创世纪等7家。在技术创新方面,众多企业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代表性企业包括生产光学检测工业机器人的中源科技、生产线路板生产自动化设备的劲拓公司等。

  宝安区沙井街道,在风景优美的海上田园旅游区不远处,业内知名企业大富科技就坐落于此,其业务涉及通信、智能终端、工业自动化、网络工业设计、健康等多个板块。

  大富科技之所以知名,是因为它是国内极为少见的既拥有设备开发、定制能力,又拥有数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企业;也是国内极为少见的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既有能力提供本体,又有能力进行系统集成;既有能力自主开发减速机、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模块,又有能力自主开发机器视觉等外围模块的企业。

  “平台化”,是企业负责人在向记者介绍中多次提到的关键词,他认为这是企业永续创新的关键,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谓“平台化”,即打造“从硬件到软件,从部件到系统”、具备强大垂直整合能力的三大平台:机电共性制造平台、工业装备技术平台、网络工业设计平台。

  目前,大富科技已申请专利近千项,其中PCT专利95项,已获授权专利超过五百项,还拥有一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距离大富科技不远,位于西乡街道同富裕工业园的深圳市恒拓高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则是一家以“工业自动化的实践者”为发展方向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企业负责人向调研团队介绍说,恒拓高的夹持系统有效地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率,目前主要供应国内富士康、比亚迪等企业。

  恒拓高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的发展得益于宝安在机械自动化、电子行业长期以来的积累,宝安区也注重创新驱动,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了30多项实用型专利。

  从喇叭到蓝牙音箱再到目前生产的智能手环,位于石岩街道的奋达科技是宝安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近年来,奋达科技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领域逐渐发力引起业界的关注,2014年以来,该公司研发的智能手环开始量产,并收购欧朋达布局移动智能终端金属外观件产业。

  公司负责人肖奋介绍说,奋达可以提供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硬件、软件到云服务等一体化的服务,目前生产的智能手环有监测睡眠等9个功能。

  记者了解到,目前宝安区内可穿戴终端设备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手镯等,参与到智能可穿戴产业链的企业约有200家,直接从事可穿戴终端设备生产的企业约有100家,每周仍有2至3家转型或新成立企业投身到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开发应用与产品生产,全市可穿戴产品大部分由宝安区企业提供生产,产值占到了深圳该行业60%以上。

  宝安区生产可穿戴设备另一家典型企业哈波智能科技公司,其自主创造的智能手表已形成月产量3万台,销量2万台的规模。

  宝安区将进一步扶持企业转型升级

  记者近日获悉,宝安区将继续大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认真落实《宝安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四大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强力推动产业转型。

  今年,将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宝安片区建设,编制出《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宝安片区发展规划》、《区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

  此外,为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宝安区将推出《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构建和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若干措施》及《关于大力发展创客活动 促进大众创业的若干措施》两个政策文件。

  据介绍,宝安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智能装备产业(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制定了扶持未来产业发展的“四大计划”(龙头企业培育计划、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园区企业集聚计划、高端人才引进培育计划)等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规划,还梳理出大空港、立新湖等片区的10多个园区作为相关产业的承接载体。

  按照广分布、专业化、自配套的思路,今年以来宝安区强力推进新兴产业载体建设和旧工业区改造升级,出台了旧工业区环境综合提升试点工作方案。目前全区上科技创新园达到31个,总建筑面积达到278万平方米,特色工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总建筑面积达到166万平方米,年内还将推出36个新兴产业园区和7个第一批旧工业区环境提升试点项目,高端产业载体的供给能力实现迅猛增长。

  为加快引进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产业的领军骨干企业,针对54家有用地需求的企业,宝安区经济促进局分批次组织企业到同泰产业园、泰华梧桐岛、深业U中心、塘头第三工业区、中粮福安工业园等10多个专业化园区现场考察,进一步加快产业与空间资源的有效对接。

  活动看点

  20多项最新成果 展示前沿技术

  本次博览会上,国内外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将带来20多项最新技术成果,充分反映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科技创新。

  如德国库卡带来七轴智能触控机器人(该种机器人可以对盲区进行感知盲摸工作;能感知安全距离,在遇到外界不安全的情况下,能自动停止工作,待解除意外后,可自行恢复生产)。

  德思特DST机器人有限公司带来了全新工业机器人4S店模式(该种模式将整个工业机器人产业销售、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实现,通过用户体验,售后调试,后续持续服务,让整个从生产、销售到使用都能实现一体化运作)。

  木几带来国内首台SMT高速贴片机。鑫美威带来国内首台柔性线路板补强机。和田古德带来首台可穿戴圆屏盖板机。光宏光电带来国际先进纳米过滤网。

  本次博览会还将举办“中国制造2025国际论坛”,国家工程院院士柳百成将做题为《创新驱动 强化基础 建设制造强国》的主题演讲,中国制造2025起草组主要成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将介绍《中国制造2025背景及主要思路》,中科院香港中文大学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仿生中心吴新宇主任、德国库卡总部研发经理Rainer Bischoff博士、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孔兵也将就机器人产业、工业4.0等前沿产业热点带来精彩发言。期间,与会嘉宾将和参会代表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