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深圳宝安重奖科技创新5大类34个项目

01.02.2016  11:56

  深圳“两会”正如火如荼召开,“创新”再成热度最高的话题。1月28日,深圳市宝安区召开科技奖励大会,对获得“区长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标准奖、专利奖”等的人员进行奖励。

  近年来,宝安区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异军突起,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初步建立。2015年,宝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1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85亿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7家,总数达1232家,占全市26%,专利申请量16583件,同比增长27.8%,居全市第二。目前,科技创新产业已成为宝安实现跨越发展、打造“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第一引擎”。

  在刚刚结束的宝安区党代会上,区委书记黄敏表示,要“持之以恒抓创新,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体系”,“推动宝安从产业大区向创新强区、产业强区迈进,努力打造创新动力强劲、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集聚的‘产业名城’。” 撰文:崔洁

  历时半年多评选出34个科技创新奖项

  根据《深圳市宝安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相关文件规定,宝安区科学技术奖共设置奖项6类8项,即区长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项目、重点工程项目、社会公益项目)、标准奖、专利奖和国家(省)科技奖励配套奖。区长奖每届不超过2项,技术发明奖不超过2项,科技进步奖不超过20项,标准奖不超过5项,专利奖不超过10项,国家(省)科技奖励配套奖不设限额。

  本次宝安区科学技术奖评定活动于2015年5月启动,先后完成发动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综合评审、依法经营情况查询等程序,最终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光胜、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华君2人获得宝安区区长奖;“基于二次光学设计的视角最优化节能情报板”和“逆变半自动和数字化气体保护焊机系列”获得技术发明奖;“混埋容阻高多层PCB制造技术研究”等19个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废弃化学品术语”等2个项目获得标准奖;“滤波器腔体、腔体滤波器及制造方法和压铸模具”等9个项目获得专利奖。

  王华君代表获奖者发表感言。裕同科技2002年在宝安创办,是高端品牌包装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一直服务于苹果、华为、三星、微软、谷歌等世界知名消费电子品牌及众多高品质烟、酒、奢侈品品牌,在全国及海外有28家分(子)公司,在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排名第一,在深圳企业百强排名第61位,是国家印刷示范企业。近几年来,裕同科技不断转型升级,投入近5000万元设立了包装科技研究院和技术中心,进行新材料和新工艺研发,近两年获得了包括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和技术攻关在内的重大科技项目资助。

  “区长奖作为宝安区最高奖项,是对我和公司的最高奖励。我们作为中国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引领者,深感企业自主创新责任重大。”王华君表示,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裕同科技将继续快速推动先进制造和服务以及智能环保包装模式在各生产基地的深化;布局个性化印刷包装、云创意和云包装平台;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创新优势,发展新型包装材料,为企业和行业发展、为宝安区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贡献更大力量。

  四个“全力以赴”推动宝安持续创新

  科技奖励大会上,深圳市科创委副主任刘锦对宝安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产业上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刘锦说,深圳一直在努力打造国际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走在我国前列,新生代不断崛起,有些新兴科技公司已经进入了全球视野和领域。宝安是深圳的创新大户,近年来在建设创新生态体系、创新成果产出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果,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级的创新企业、孵化器、创新园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宝安的企业获得了全国的技术发明奖,这足以看出宝安在创新方面对国家的贡献”。

  “创新驱动已成为全国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战略共识,是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刘锦表示,“十三五”是宝安在大特区战略中实现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的攻坚期。宝安举行科技奖励大会,表彰对全区科技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员,凸显宝安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科技创新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没有创新,就没有深圳的今天,没有宝安的今天。”宝安区区长姚任用四个“全力以赴”表达了宝安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决心。第一,全力以赴集聚创新资源:在日前举行的宝安区第五届党代会上,宝安提出了“三脑”的发展思路。“刷脑”:宝安九成的创新资源在企业,要求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打破条条框框,为企业做好服务;“借脑”:宝安现有的专家库远远不够,要扩大专家团队,纳入更多外脑,和民间智库、企业等做好联系,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建脑”: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在企业建立研究中心、博士工作站、博士基地。第二,全力以赴用好土地政策,拓展发展空间和产业载体。现在宝安除了人才,最缺的就是土地。要引导社会资金共同投入,有效配置产业空间和产业资源。第三,全力以赴做好企业的创新服务。发挥宝安经济部门的主动性,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创新型地服务企业,搭建创新服务的链条。第四,全力以赴优化人才政策,让科技人才在宝安安心、安家、安身,让宝安的人才住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了学。

  “”说2015宝安创新

  1.2015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85亿元同比增长8.4%

  2.2015年全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7家,总数达到1232家,占全市26%,位列全市第二位

  3.2015年前三季度全区申请专利13570件同比增长28.60%占全市比重17.64%位列全市第二位,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478件

  4.2015年新认定科技创新园(科技孵化器)8个,新增面积62.41万平方米,总数达到31个,总面积达278.81万平方米,其中民营园区23个,建筑面积达208.74万平方米;16个园区被认定为市级孵化载体

  5.2015年全区建成科技创新平台10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个,孔雀团队3个(其中省级团队1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15个,认定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424人;智能可穿戴、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速集聚,取得了先发优势

  ■背景

  宝安以规划和政策培育创新土壤

  自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以来,宝安以规划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创新,出台了《宝安综合规划(2013-2020)》《宝安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宝安区科技创新园空间布局规划》等,全面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目前,《宝安区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宝安片区发展规划》《智能穿戴、机器人专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

  为发挥政策优势,推动宝安科技创新产业快速发展,宝安制定实施了促转型“1+5”文件,对32类科技计划项目、6类科技奖励项目开展项目立项和奖励,落实科技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杠杆效应”,引导、带动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2015年以来,又着手起草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和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若干措施》及《关于大力发展创客活动促进大众创业的若干措施》两个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资助力度。

  在出台各类规划明确科技创新工作发展路径外,宝安还在创新人才、创新载体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制定了“凤凰工程”人才政策大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开展“智慧城区”规划研究,提高信息化对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启动涵盖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华讯方舟“天谷”、光启超材料等园区和重点科技企业的宝安科技创新城规划,打造宝安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区;环立新湖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尖岗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石岩总部经济园区、超材料产业集聚区、沙井象山低碳产业园等各类创新载体规划也陆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