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成绩显著

28.04.2015  18:50

  去年以来深圳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一是推动规划有力度,妇女儿童总体发展状况持续向好。根据2014年度统计监测情况,市级规划125项可监测的定量指标中,70%以上的指标已提前达到2015年中期目标,规划指标总体执行情况保持良好态势。二是改革创新有突破,积极探索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新路径。抓源头参与,推动贯彻落实《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起草《深圳经济特区反家庭暴力条例》,启动实施具有全国创新示范意义的社会性别统计分析项目,从顶层设计加强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抓机制创新,完成了《深圳市0-3岁儿童发展需求调查研究报告》等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并建立调研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合作引进了一批广受群众欢迎的服务项目,以新的机制和手段促进规划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增进了妇女儿童民生福祉。三是推进工作有成效,各区(新区)和各单位服务民生出实招。各区工作各具特色,福田、龙岗区创新“妇女儿童之家”设立模式,从社区扩展至科技园区、妇幼保健中心;罗湖、南山区发挥地缘优势,与香港妇女组织合作开展“跨境学童”服务项目,构建深港两地家庭和谐支持网络;宝安区率先探索建立“0-3岁儿童家庭成长服务体系”;盐田区建立了首个区级妇女儿童社会服务旗舰店;龙华新区发布公益服务地图,光明、坪山、大鹏新区因地置宜,实施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满足了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多元化需求。各成员单位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促进妇女儿童在文化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法律保护等各领域发展。
  2015年,在深圳创造“四个全面”新业绩和促进“包容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深圳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认真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责任,坚持改革创新、依法履职,不断优化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持续推进妇女儿童民生改善,主要做好5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化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工作议事协调平台作用。强化依法议事的能力,加大力度推进《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的贯彻落实,推动建立性别平等促进工作机构和社会性别评估机制,完善议事协调机制,抓住立法决策前建议、事中参与和事后监督三大环节,促进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推动在源头上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二是加强研究探索,推进解决妇女儿童发展重难点问题。开展社会性别统计分析项目,筹备编制妇女儿童发展状况白皮书,研究推动完善0-3岁儿童养育指导服务体系,引进社区儿童运动馆等公益服务项目,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0-3岁儿童养育指导服务标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三是强化项目带动,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充分整合教育、卫生、民政的公共资源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打造社区妇女儿童服务平台,不断充实妇女儿童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完善妇女儿童公共服务标准,开展绩效评估和项目督导,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惠民措施,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公共服务质量。四是形成合力,推动妇女儿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各区(新区)和各单位要把实施规划作为当前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抓住规划实施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协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升妇女社会参与程度,改善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状况,优化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妇女儿童的良好氛围。五是着力攻坚克难,推动实现规划中期目标。全面梳理新一轮规划实施5年来存在的问题,针对主要指标责任单位、基础较薄弱的区(新区),加强沟通协调和分层分类指导,督促相关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整改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逐个加以解决,促进规划中期目标全面实现。(深圳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