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拟征收停车场调节费 一天最高或265元

17.07.2014  09:58
福田一市区停车场停满了车。 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深圳车主将在现有停车费基础上,或将多掏3小时最低55元最高265元的调节费,停车一天最高将需325元。昨日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第三次公布停车费拟涨建议方案。       

   收费估算:3小时以内55元

  昨日,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组织的“经济调控、绿色出行”专家咨询会在深圳市交委举行,来自深圳大学、深圳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几名专家出席了咨询会。来自研究中心的副总工程师吕国林介绍了深圳治堵策略及征收路外停车场交通调节费的设想,在不限购的情况下,建议深圳通过经济手段,提高用车成本的方式来限制汽车需求。

  吕国林提出了征收路外停车场交通调节费的方案。方案中提出,停车调节费属于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取主体为政府,收费对象为非住宅类的经营性停车场停放的小汽车。“如果直接涨停车费,会有人担心,是对停车场经营者的直接利益输送,而收取停车调节费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能够做到专项收取、专款专用。收取的费用将可用作深圳交通治理的相关建设当中。

  在具体的收费方式方面,吕国林提出,目前深圳的路边停车收费已经实施,而路外停车,即停车场的停车费用,则应合理考虑路外停车成本与路边停车成本的比价关系,满足短时停车(3小时以内)路边低于路外,长时停车路边高于路外。路外停车的成本(调节费+停车服务费)每小时的收费标准与全天的收费标准应在一线大城市中找到平衡点。

  记者粗略计算,按照深圳现有的停车场收费标准,一类区域的停车服务费标准为:首小时收费15元,第二小时起收费标准普遍在3-  5元/小时,全天最高限价60元。而7月8日刚刚实行的路边停车收费标准为3小时55元,全天265元。如果按照“3小时以内停车,路边低于停车场,长时停车路边高于停车场”加收调节费,则意味着市民将多掏3小时55元,全天265元的调节费。即今后想在一类区域停车,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最高或将达到60+265=325元。

  “上海的一小时10元,一天是240元,我们的调节费也应该处于这个水平。”吕国林说。

   专家建议:深圳停车费应向北上广看齐

  方案中首次提出了学习新加坡的方式,实行调节费与道路拥堵情况实行联动,每半年调整一次。比如,中心城区和组团核心区路网高峰小时平均行程车速25公里/小时以上;其它区域30公里/小时以上,则视为达到了目标,则收费则相对应降低。而如果车速减缓,则联动的停车调节费会相应增加。

  事实上,这是深圳以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的名义,第三次对外透露停车费的涨价方案。此前,2012年、2013年,研究中心曾两次发布提高停车成本方案,在关于停车场的涨价方案中,提出了A、B两个方案,其中A方案为“交通方式转移方案”,意思是指住宅类停车收费标准不变,取消非住宅类全天最高限价。B方案为“鼓励错峰出行方案”,按照车辆进入经营性停车场的时间和次数,高峰期每进停车场一次就加收最高40元的费用,以鼓励市民错峰出行,减轻高峰期道路拥堵负担。

  A、B两个方案公布后,按次数收取调节费的B方案在研究中心对外的调查中得到的支持相对较多。部分车主认为,与简单地涨停车费相比,按此收费能够更为直观地体现出交通调控的意图。

  在昨日的讨论会上,吕国林公布的方案中完全没有提及此前支持度较高的按次数收费的方案,也不是取消住宅区的全天最高限价,而只是提出应该大幅度地提高深圳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4个城市,而深圳的停车费跟其他城市相比是偏低的。”吕国林说,深圳要通过提高用车成本达到交通治理的目的,在停车费标准上也需要与这些城市缩小差距、达到相对平衡的程度。

  昨日与会的几名专家认为,通过经济手段进行柔性调控、不限购的思路是可取的,但是也要多方面考虑。深圳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曾松认为,收取停车调节费的方式是可取的,但是首先价格要让大家接受,但同时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配套也应完善,他建议可首先在大梅沙、大鹏等交通拥堵严重的片区试行,视效果而定再在全市铺开。

  记者获悉,此次由研究中心提出的方案,其实是市交委通过该研究中心的形式对外发布并征集民意的过程,虽然不是最终的方案,但却将形成未来深圳征收停车调节费的重要参考。其收费标准、收费方式都是即将实施相关的政策之前释放的重要信号。吕国林透露,详细的相关收费标准、方式还会继续完善,并将于最快一个月内对外公布,届时还会组织召开听证会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实施。

   收费原则

  ●通过提高停车成本,达到白皮书提出平均车速目标:中心城区和组团核心区路网高峰小时平均行程车速25公里/小时以上;其它区域30公里/小时以上。

  ●路外停车的成本(调节费+停车服务费)每小时的收费标准与全天的收费标准应在一线大城市中找到平衡点。

  ●合理制定路外停车成本与路边停车成本的比价关系,满足短时停车(3小时以内)路边低于路外,长时停车路边高于路外。

  ●遵循“分区、分日、分时差别化”原则,一类区高于二类区,二类区高于三类区;工作日高于非工作日,交通繁忙时段高于交通非繁忙时段。

   焦点问答

  停车场调节费收多少?

  上海的一小时10元,一天是240元,我们的调节费也应该处于这个水平。

  ———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吕国林

  全市统一执行吗?

  可首先在大梅沙、大鹏等交通拥堵严重的片区试行,视效果而定再在全市铺开。

  ———  深圳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曾松

  停车场调节费啥时开始征收?

  详细的相关收费标准、方式还会继续完善,并将于最快一个月内对外公布,届时还会组织召开听证会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实施。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吕国林

   现场

   报告显示

   8成调查者反对收费

   专家称“调查结论样本不足,网友的反对意见不能作为调查依据

  “为什么你的PPT报告上,明明写的是80%的人反对,你们还是要执行收费的政策?”“为什么上次方案中相对支持较多的按次收费的方案,这次被完全抛弃”...。。由于征收调节费事关重大,昨日的咨询会的最后提问环节一开始,现场各媒体就抛出了各种疑问,而在场的专家显然回答得有些仓促,最终用“上次的调查样本不足,不足以代表市民意见”为由搪塞过去,咨询会也在尴尬的气氛中结束。

  首先被媒体质疑的是收取路边停车调节费的法律依据。对此吕国林指出,于2012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市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交通拥堵治理措施,(五)征收路外停车场停车调节费。”这是深圳征收调节费的最主要依据。

  随即,有媒体提问,研究院提出的调节费收费标准的依据,因为此前吕国林曾透露,通过2次公布方案后的2次民意反馈,按次数收费的方案得到的支持相对较多,但在昨日的方案中却改成了按时长收费,吕国林说,第一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车主,大部分车主是支持按次收费的。后来的再次调查对象中有车主也有普通人士,结果,按次收费和按时段收费的支持者是一半一半的比例,所以他们选择的是按时段收费。

  会议最后,有媒体提出,专家所做的调查报告中,有一个数据图显示,80%的受访者反对收取停车调节费,为什么还要提出收费方案,“反对声这么大,研究院这是在置调查结果于不顾吗?”研究院吕国林则解释说,上次调查样本不足,结论不科学,“上次受调查的对象主要是网友。而网友的反对声不代表市民的意见,那次的调查中,很多老人和小孩还没有机会参与。”这个回答引发了媒体一片嘘声,但是研究院的几名专家随即宣布会议结束,便匆匆离开现场。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