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探索大学区招生求资源平衡 家长担心竞争更激烈
羊城晚报讯 记者沈婷婷报道:深圳学位的缺口早已成为不少家长心中的痛。以公办小一学位为例,除盐田和大鹏新区外,各区普遍预警和告急。连最东的坪山新区和最西的光明新区都面临这一难题。坪山新区小一学位缺口达到1300个,其中心区热门学校出现2-3人争抢一个学位的情况。光明新区小一学位缺口最高达1775个,部分适龄儿童甚至连民办学位都难以确保。为尽量做到教育资源的平衡,2015年,深圳教育局推出了招生新政———大学区招生。
学位紧张已是常态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曾向深圳市政协委员通报了深圳小一学位预测的缺口情况:2014年和2015年缺口分别为3.3万个和2.6万个,2016年、2017年、2018年缺口分别为3.6万个、5.2万个、7.7万个。初一学位在2014年和2015年基本能满足需要,从2016年到2018年分别缺口0.9万个、2万个和3.1万个。到2018年,预计小一和初一总共缺口达到10.8万个。
为缓解学位紧张,福田区去年开始探索实行义务教育“5+4”模式,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提前到对应片区的初中就读,空出小学学位用于扩招。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福田区公办小学共扩增了250个班,挖潜增加学位约11250个。经过连续四年的挖潜扩容,大部分学校已经不堪重负,处于无潜可挖的境况。为解决2016年小一学位缺口,福田区教育局通过调研,拟在11所小学挖潜扩容,再增加15个班675个小一学位。
开始探索大学区招生
深圳在对待教育公平方面实际上是下了不少工夫的。“2014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70%的学位给了非深户籍儿童,公办学校55%的学位也提供给了非深户籍儿童。”深圳市教育局的负责人表示,从2013年开始,深圳各区按照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规定,结合各区实际实行积分入学办法,科学合理设置积分项目、标准和分值,对深圳户籍儿童和符合义务教育就读条件的儿童实行统一积分入学。
2015年,深圳教育局更是推出招生新政———大学区招生。并发布《深圳市教育局关于深圳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从2015年起,深圳各区探索试行大学区招生制度,即各区探索试行积分入学办法。《意见》提出,大学区积分项目包括学位申请人家庭户籍类型、住房性质、入户时间、居住年限、社保年限或纳税年限、计划生育情况等。并提出,各区按照积分高低在大学区范围内统筹调配学位,以学位供给总量划定入读公办学校人数。
同时,对调剂到其他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学生要提前告知。
而对于学位的划定,教育局也提出了要求,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辖区内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参照出生人口数、人口流动情况科学预测未来义务教育学位需求,构建“以当年出生人口数加系数预测六年后小一学位需求数、按学位需求提前三年规划学位供给、提前一年保障学位落实”的“六三一学位供需协调机制”。
家长担心竞争更激烈
对于大学区的招生问题,有市民表示:“大学区招生带来的后果是想尽办法进名校!现行学位房制度都不完善,又开始大学区制度改革。”有家长也表示,大学区制度,其实是强化了学位房,因为放大了选择范围,对于学区内名校的争夺就更白热化,竞争更激烈。“比如宝安区,大学区实行后,宝安中学附近原来不属于宝安中学学区的也可以申请就读,那么家长一定会想尽方法让孩子入读宝安中学。”
记者发现,这是绝大多数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也有一些校长表示认同。南山区一位小学校长就认为,试点大学区,初衷是为了抑制学位房不断上涨势头,可以让家长和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但实行起来难度很大。
深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具体学区划分方案由各区来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参与大学区试点的,是少数教育均衡度高的学校,不可能涉及所有学校,更不可能把深外、实验这样的传统名校,突然和其他学校绑定在一起。该人士进一步解释,试行大学区制度是为了给学生更多选择,也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和相互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