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探索率先建立适度普惠儿童福利制度

20.05.2015  23:46

  深圳市积极采取建立少年儿童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孤儿保障体系、形成困境儿童帮扶机制和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等举措,推动儿童福利逐步从传统的“救孤”服务为主到惠及全体儿童的福利项目逐步建立,迎来了从巩固困境儿童福利向普惠型儿童福利迈进的新时期。2013年6月,深圳市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城市之一,2014年深圳市又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地区”。
  (一)初步建立了适度普惠儿童福利制度。深圳市已将全体儿童纳入政策视野,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深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制定并实施了全市儿童福利发展规划。2007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少年儿童住院及大病门诊医疗保险”制度,且率先淡化户籍界限,不管有无户籍均可参保。2013年,深圳市实施“深圳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计划”,在深入园儿童均可享受每生每年1500元的补贴,已建成503所普惠型幼儿园,解决“入园贵”问题。深圳市社会散居孤儿和集中供养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分别提高至1150元/每人每月和1712—2203元/每人每月不等,建立孤儿供养保障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并探索孤儿社会养育和爱心家庭领养新模式。而残疾、重病和流浪三类困境儿童也已形成初步帮扶机制,同时,深圳对困境家庭儿童的关注度不断加大,对他们实施教育救助。2014年12月,市民政局联合市发改委、财政委、卫计委、公安局、司法局、民宗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弃婴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弃婴的捡拾、救治、接收、户籍登记和抚育、加强源头治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了深圳市弃婴救助的规范管理。如市救助站于2004年加挂了深圳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牌子,2007年更名为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经过多年的摸索,对受助未成年人的生活保障、教育管理和返乡安置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机制。未成年人进到市救助站后,都能得到百分之百接收、养育治疗和亲人领走或遣送的服务。市救助站还引入专业社工为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发动社会力量救助困境儿童成长。深圳市政府制定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办法,用福彩公益金资助残疾儿童做康复,而社会组织可为某一群体的儿童提供政府暂时力所不及的特色服务。如全市有深圳自闭症研究会、民爱、华阳等多家民间残障儿童康复教育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照料、托管、康复、教育等各方面的服务。深圳市慈善会设立了雏鹰展翅、关爱劳务工基金、首彩爱心慈善基金、儿童大病慈善基金等专项基金或冠名基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不同需求的困难儿童募集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福利事业的氛围。深圳市运用社会企业的方式探索儿童医疗救助及康复事业发展。2012年,国内首家由非公募基金会——爱佑慈善基金会成立的深圳市爱佑和康儿童康复中心正式启动,爱佑基金会将依托此项目,发起、运营社会企业,通过“政府补贴一部分、社会赞助一部分、家庭承担一部分”的形式,积极推动中国孤贫患儿医疗救助及康复事业的发展。
  (三)构织儿童福利保障网。为了检测干预遭遇家暴的未成年人,深圳市在探索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监测预防、发现报告、帮扶干预”联动反应机构建覆盖全市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网络,推动建立“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国家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除了政府政策,深圳 还要大力引进社会力量,坚持政府和社会力量两条腿走路,正在探索孤儿社会养育新模式,将孤儿交给除福利院外的其他社会福利机构代养,并定期回访。此外,也将探索引入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未成年人保护、困境儿童等领域。(深圳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