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救命铃”推行十年仍面临尴尬 市民不愿掏钱

09.06.2014  12:49
老人只需一按红色键,就能连通呼叫系统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老人只需一按红色键,就能连通呼叫系统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蒋琳莉

据深圳市民政局方面的数据预测,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即将在2020年接近进入老龄化社会,届时深圳常住老人(60岁和60岁以上)将达100万,占届时人口的9%。根据此前订立的“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是大趋势。

针对此大趋势,深圳推出不少措施,家庭紧急呼叫系统就是其中一项。据了解,居家养老紧急呼叫服务系统早在10年前就已在深圳出现,但目前接受程度仍不高。政府出钱出力推行的惠民措施,为何遭遇挫折重重。羊城晚报记者据此采访了相关人士解读深圳“救命铃”走过的十年。

尴尬一

不愿掏钱等着政府埋单

据深圳民政局数据统计, 2013年底,深圳市户籍老人已达17万人,约占户籍人口的6%;常住老人达到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按照国际惯例,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是判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到2020年,深圳市常住老人将达到100万,占当时人口的9%,接近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当前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的情况下,大部分老人只能选择居家养老。特别是对于老龄、独居的老人而言,如何应对在家中出现的紧急状况成为了一大难题。深圳市亲情通呼援服务项目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早在2005年公司就开始推广呼叫系统的“亲情通”。

老人随身携带一个呼叫器,遇到突发状况只要一按按钮,就能连通信息平台,接线员可根据系统中存有的老人住址等信息为其呼叫120等急救电话。”李先生介绍,在政府资助购买服务前,自行安装的家庭很少。推广9年来,目前全市安装的1万多台呼叫设备中,一大半都是由政府福彩金资助免费安装,剩下的也是由各街道、村委会为老人购买安装。

2009年起在深圳推广的“安心铃”服务目前共有2000多名用户,其中1000名为福田区民政部门购买服务,企业捐赠了1000多部,个人购买仅有100多台。

尴尬二

不同系统难以直接对接

即使是由政府埋单的免费呼叫系统,申请情况也没有预想的积极。今年年初,在福彩公益金的资助下,深圳市民政局通过公开招投标,将再为全市6000名符合条件的户籍老人安装亲情通呼叫器,但截至目前申请人数仅为4000多名。负责推进这一工作的深圳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老年人犹豫着没有申请安装时担心头一年可以免费用,但后续费用就要自己承担。

长期专注于养老领域的香港注册社工孔繁伟则表示,想要更多人使用呼叫系统,必须加强呼叫系统与医院的沟通,让按铃有别于老人自行拨打急救电话。孔繁伟介绍,自1997年香港推行“平安钟”以来,已挽救了21万人次的生命,目前全港有8万老人使用,其中30%是由家庭自行购买。“在香港民政系统和卫生系统沟通得很顺畅,按了平安钟救援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老人的病历资料,能够节省宝贵的救命时间。

目前深圳各紧急呼叫平台上的老人资料尚不能直接与医院的系统进行对接,“按铃优势”体现得不够明显。

尴尬三

转介问题遭政府部门推诿

除了救命的“急救呼叫”功能外,许多老人遇到生活上的其他困难时也会主动按铃寻求帮助。在“安心铃”的接听大厅里,记者看到一个上午就有20多通呼入的电话,家中断电、家具坏掉各种状况都有。

亲情通呼援服务项目负责人李先生表示,呼援中心常常会接到老人遇到的各种问题,但在帮忙转介问题时,也会遇到政府部门推诿等困难。“我们只是一个沟通机构,很难直接替老人解决所有问题。

香港社工孔繁伟表示,在与内地一些政府沟通推广呼叫系统时,常有人要求呼叫中心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孔繁伟认为,呼叫中心可以起到转介信息的沟通作用,但不可能所有问题都在呼叫中心解决。“香港有很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我们接到老人反映的问题可以迅速帮他们联系到各个机构。

链接

福田试点“365工程

今年福田区即将试点的居家养老“365工程”有望整合多方资源为老人提供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据福田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365工程”将推行“1+2+3”服务模式。“1”即“1套设备”,就是为每个参与服务的老人安装一套“大孝子”服务呼叫设备;“2”即“2级平台”,就是以“96980”居民生活大管家为“服务中枢平台”,统筹项目运营管理,接受并转介老人的服务需求,再加上市人民医院的“网络健康管理平台”; “3”即“3项服务”,即整合多方资源为老人提供集“生活、健康、应急”于一体的新型居家养老服务。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