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明年起添两个“大水缸”保市民饮用水

19.11.2015  11:29
原标题:深圳明年起添两个“大水缸

  公明水库2号坝填筑工地一派繁忙。 鲁力 摄

  依山傍海且多雨的深圳,却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多年来,深圳市民的饮用水主要依靠饮水工程解决。在深圳发力“治水提质”背景下,记者近日走访了深圳两个建设中的“大水缸”。据悉,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明年底将正式蓄水,而清林径引水蓄水工程在攻克征地拆迁难题后,也将于2017年投入使用。

   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明年底正式蓄水实现东江西江双保障

  公明供水调蓄工程位于茅洲河上游的公明、光明办事处和石岩街道辖区,由公明水库扩建工程、境外水源连通工程(即鹅颈水库至公明水库连通工程)、供水输配工程(即与石岩水库联网工程)组成。

  “由于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建设用地面积大、涉及的行政区域多(用地涉及光明新区光明、公明街道,宝安区石岩街道),公明调蓄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一直受征地拆迁等问题困扰,工程进展较缓慢。”公明供水调蓄工程管理处主任曾思远告诉记者,2014年,深圳市长许勤到调蓄工程现场视察,2015年,市委书记马兴瑞再次对工程建设做出指示,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调蓄工程的规划、征地问题最终解决。目前,工程建设已步入正轨。

  “目前,水库形象工程已完成90%,6个大坝已经全部建成,11公里的隧洞已经贯通。按计划,工程将于2016年10月完工,并于2016年年底具备蓄水条件。”曾思远说,目前深圳的饮用水源基本上是从境外的东江引入,公明调蓄工程投入使用后,深圳将有东江、西江“双水源”保障供水安全。

  曾思远介绍,公明水库是目前深圳市最大的战略储备型水库,担负着宝安区、光明新区各水厂供水及供水调蓄任务,项目总投资10.13亿元。水库建成后,水面面积6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59.7米,正常库容1.42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60.58米,总库容达1.48亿立方米,最大坝高54米。除了供水保障功能,建成后的公明调蓄工程还将在涵养水源、保护生态、改善人居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清林径引水蓄水工程建设进度近半2017年成深圳“西湖

  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是解决深圳中长期缺水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全市供水水源的应急储备中心,肩负着水资源战略储备、水资源调度和改善区域供水等重任。该工程完工后,将成为媲美杭州西湖的重要水源地,并将使深圳现有20天的供水保障水平提升至3个月。

  据记者了解,和公明供水调蓄工程的遭遇类似,清林径工程正式开工也比原计划晚了5年。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上世纪60年代清林径水库建设时征拆和移民安置不彻底,一线水源保护区内仍有不少居民小组住在征拆范围内。2013年,部分居民小组要求将项目红线外征转土地全部征收。在诉求未能得以满足的情况下,部分居民小组居民开始拒绝配合征拆谈判工作,甚至出现阻挠施工现象。

  此后,经过多方论证并征求五联、龙西社区意见,拟对征收红线外的未征转土地予以一次性征收,并按照红线内标准补偿,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建设才正式上马。

  “目前,清林径引水蓄水工程总体形象进度完成47.09%,蓄水工程完成30%,输水工程完成70%,预计将在2017年开始蓄水。”项目工程负责人介绍,工程总投资11.61亿元,建成后库容将达1.86亿立方米,成为深圳最大“水缸”。(杨磊 穆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