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汕尾联合7次招商引进项目265个 计划投资额3千余亿

12.11.2015  18:53
深圳、汕尾从去年4月起联合举办7场招商会,引进签约项目265个,投资额3146.68亿元。

        原标题:全面对口帮扶的“深圳样本” 深圳对口帮扶汕尾以创新实干推动区域合作共赢发展

        深圳、汕尾从去年4月起联合举办7场大型招商会,共引进签约项目265个,计划投资额3146.68亿元;动工项目130个,计划投资额889.37亿元——昨天,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向记者透露了这组最新数字。

        亮眼的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根据《深圳-汕尾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到2020年,汕尾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或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在5年内,汕尾的各项指标要翻两番。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的战略部署和全省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要求,扭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城市扩容提质“三大抓手”,充分利用深圳的资金、技术、产业、项目优势,将先进生产力向外辐射,成为带动汕尾发展的巨大引擎。截至今年9月底,深圳先后投入帮扶资金26.46亿元,与汕尾市协同推进帮扶工作,共同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深汕特别合作区

        探索区域合作共赢新机制

        今年8月17日-19日,省委书记胡春华赴河源、汕尾调研,检查两市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情况,首站便来到深汕特别合作区,这已是胡春华第四次到访合作区。作为我省实施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平台,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开发建设,被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

        2011年合作区成立之初,曾因体制机制不顺,人员磨合等问题,导致未有大发展。2013年全省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启动后,深汕两市高度重视,调整了合作区领导班子,合作区定位由原来单纯的产业转移园区,转变为打造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深圳产业拓展支撑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协作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和现代产业新城的新目标。

        今年7月2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意味着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法律地位正式确立,履行职能从行政授权转化为法律授权,行使地级市管理权限从此有了法律依据。目前,汕尾市授予合作区管委会行使31项地级市经济管理职权,省财政对合作区实行财政直管体制;成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落实项目引进专家评审制度,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吸收深圳政务服务的资源、成果和优势,制定合作区规范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合作区的魅力和吸引力不断显现。

        目前,落户合作区的包括华润、国电、中国建筑总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腾讯、特建发、盐田港等众多知名企业。华润电厂、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火龙果科技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晟火科技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在园区开工建设。

        根据《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合作区将用3年时间建成30平方公里港、产、城相结合的城市骨架,届时将有200个以上的产业项目落地、80个以上的产业项目投产;力争到2017年底,创新发展取得阶段性突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对于合作区的发展思路,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总指挥、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何学文的回答是坚定的:合作区要以先进的理念和标准建设未来之城。

        区县结对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从“输血”扶贫到“造血”帮扶,转变的不仅仅是观念,更是对长效脱贫机制的探索与再建。由罗湖区与陆丰市、龙岗区与海丰县、光明新区与汕尾城区、坪山新区与陆河县合作共建产业园区,被视作此次全面对口帮扶的重中之重。

        陆丰市副市长、罗湖对口帮扶陆丰指挥部总指挥马捷告诉记者,罗湖区提出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实施“精准招商”。罗湖区利用自身商贸物流产业溢出的优势,提出打造内湖旅游小镇作为产业园区的亮点。去年10月,罗湖对口帮扶陆丰指挥部举办大型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共18个,投资额74.48亿元,项目涉及生态旅游、教育卫生、电子智能等产业。这些项目将对陆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极大辐射作用和带动效应。

        目前,4个区县共建产业园区与汕尾新区形成了“1+4”的产业格局,改变了汕尾没有规模化县级产业园区的状况,同时协调落实深圳市产业帮扶2.2亿元贴息资金使用范围,推动建立规模为15-3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区县共建产业园已成为汕尾加快振兴发展的着力点。

        全面“融珠

        心无旁骛向西发展

        无论是从历史渊源还是地理位置上讲,汕尾与深圳乃至东莞、惠州都有着人缘、地缘上的“亲密”关系,融入珠三角、加入深莞惠经济圈也是汕尾市多年来的愿望。去年7月,省政府同意汕尾市按“3+1”(深莞惠+汕尾)模式参与深莞惠经济圈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驱动的原则确定相关合作事项,承接深莞惠地区辐射转移。

        加入深莞惠经济圈,为汕尾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汕尾市“融珠”,将主要依托深汕对口帮扶,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社会民生事业、区域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对接合作,逐步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融合发展。

        为帮助汕尾市全面“融珠”,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发挥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在汕尾交通基础设施、城市扩容提质方面下大力气,2014年投入830万元帮扶汕尾开展公路、港口、通用机场、物流等前瞻性规划研究方面;2015年投入890万元帮扶汕尾开展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及打造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并为汕尾市中心城市提供规划服务和技术支持,引导企业和资本参与中心城区提质工程。经过努力,一些大型企业被引入参与汕尾的新城建设,9.3亿元振兴发展股权基金落地汕尾。

        扶贫“双到

        所有帮扶村都以“优秀”通过全省考核

        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后,100多名来自深圳的干部,驻村帮扶汕尾90个村5804户贫困户。他们深入田间地头,科学规划帮扶项目,通过扶贫、扶智、扶技,使贫困村在村容村貌、经济收入等方面发生了可喜变化。截至目前,深圳累计到位帮扶资金7.35亿元,实施帮扶村集体项目2755个,帮扶到户项目5.9万个。2014年,全部深圳帮扶村都以“优秀”成绩通过全省考核。

        在汕尾市扶贫办主任陈秋煜眼里,深圳干部视野广,能力强,工作扎实,真正把汕尾当成“第二故乡”。他说,深圳干部的作风理念对汕尾当地干部的触动很大,两地干部群众在帮扶中建立了深厚情感,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